这是我在武钢老干退管中心主办的期刊《老年天地》迎来创刊二十周年的纪念日子里写的一篇短文。
没有想到,2023年我成为了《老年天地》的一名编辑。
作为一名武钢人、骨干通讯员,总的感觉是,武钢老干退管中心二十年来的努力与呵护,使《老年天地》成为广大离离退休人员的良师益友。
(一)
在武钢,退管工作历来与工会工作紧密相连,同属一个战线。那些年,我在武钢有限公司工会、武钢集团公司工会工作,与退管工作交集较多。加上我曾具体负责《武钢工会工作》的编辑工作,经常收到公司退管办寄来的刊物《老年天地》。每每读来,增加了许多信息量,受到了许多启发。
2022年9月27日我参加武钢老干退管中心骨干通讯员会议时,编辑介绍说,《老年天地》2003年创刊以来,已出刊360期,发表各类文稿1万余篇,达2500多万字。
我想,20年来,《老年天地》之所以成为离退休人员的良师益友,首先是主题明确,内容紧紧围绕国家的大政方针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改革发展走向。如武钢集团第一次党代会后,马上编发了《一图看懂武钢集团第一次党代会报告》,使读者马上知晓企业党的中心工作。
其次是及时反映离退休人员所关心的信息和动态。特别是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以来,设立“信息快递”、“各方动态”、“社区故事”、“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心语心声”等栏目,及时反映国家、企业重视老年工作的信息,交流青山各社区关爱老人的好举措,展示武钢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风采。
三是为广大作者提供了讲述故事的阵地,使刊物具有可读性。如“休闲生活”、“难忘往事”栏目发表的一些散文、随笔、游记等占了一定的篇幅,增添了刊物的生活及文学气息。
(二)
我退休后,没有看到《老年天地》。2021年春节后的一天,突然接到武钢《老年天地》主编刘佳打给我的电话。他问了我退休后的情况,建议我给《老年天地》写点东西,并且把我拉入了武钢老干退管中心“骨干通讯员”群。原来群里大多数同志都是我熟悉的,当时心中十分惊喜,有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
为此,我又拿起笔、打开电脑,重拾记忆,开始为《老年天地》撰稿。
从2021年第2期起,基本上每期《老年天地》都有我的作品。2021年,我先后发表了5篇散文、随笔:《家书》、《党校学习伴我进步与成长》、《我写劳模》、《我在武汉园博会当园长》、《参与武钢整党工作的记忆》。
2022年,我又写出了《我编家书》、《文化传播热心人周智敏》、《发动和依靠职工 凝聚“强四感”的精神动力》、《家书出版引发的故事》、《感悟辉煌成就 凝聚奋进力量—收看党的二十大报告体会》、《叶培元家书》赠书仪式在仙桃市举行、《我的收藏证书》等通讯、体会文章和散文。
在写作过程中,十分感谢刘佳主编在群里随时与我们骨干通讯员沟通与交流,使得大家写出的稿件有一定的份量和质量。我想,这也是《老年天地》成为广大离退休人员的良师益友不可缺少的内因之一。
(三)
编辑刊物也是一项辛苦的劳动。《老年天地》之所以成为离退休人员的良师益友,这与编辑们的辛苦劳动是分不开的。
据了解,20年来以刘佳为主的《老年天地》编辑们对每一期刊物从四封到内容都是精心组织,突出重点与特色,包括每一期的文字都要校阅6遍。试想,360期刊物,编辑们要付出多么辛苦的劳动,仅校阅就要花费多少时间啊!
辛苦的劳动必定会得到回报。因此,每一期出版的《老年天地》都是那么受到广大离退休人员们的欢迎和好评。
我曾经编辑《武钢工会工作》、《武钢班组学习》、《武钢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通讯》等刊物,深感刊物编辑是辛苦的,繁忙的工作之余,常常只能是用大量的业余时间来完成,而且至少要三校定稿。因此,我与《老年天地》的编辑们感同身受。
我深感,武钢老干退管中心主办的《老年天地》能够在企业的改革中坚持到今天,实属不易。但愿《老年天地》能够持续办下去,留住武钢离退休人员心中的精神家园。
叶少雄简介
叶少雄,大学本科学历,武钢高级政工师,先后在武钢热轧厂、武钢党委政策研究室、武钢有限责任公司、武钢集团工作,曾任湖北省青年自学成才协会副理事长、武钢青研会副会长、《武钢工会工作》副主编,在各级媒体发表论文、通讯、散文百万余字,主编或编辑书籍十余本,其中《叶培元家书》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坚持志愿服务宣讲家教家风。近年来,获“武汉市最美家庭”“青山楷模”“青山区优秀共产党员”,2024年全国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