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制作:杨柳风
七律◕端午安康
(新韵)
文/吴生泉
节逢端午百花红,
绿柳蒿青蛙鸟鸣。
大地蓬勃春意暧,
神州日上壮雄风。
屈原铭志史皆鉴,
著写离骚赤胆忠。
华夏文明千载颂,
江山永固万年同。
端午安康远古洪荒,岁月沧桑。
纪念屈原,
端午安康。
文化精神,
荡气回肠。
风情习俗,
传承弘扬。
离骚九歌,
不朽诗章。
五月榴花,
棕叶飘香。
汨罗江渚,
饱经沧桑。
历久弥新,
世代流芳。
龙舟赛渡,
气宇轩昂。
时代启新,
北斗领航
端午节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吃粽子是端午节的标志食品,通常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在粽叶中制成。主要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有说法认为其棱角像刀,可以铲除疾病和灾害。赛龙舟是端午节最热闹活动之一。起源有纪念屈原和祭水神或龙神等说法,比赛时,龙舟装饰精美,鼓手击鼓,划船手齐心协力竞渡,场面激烈。挂艾草与菖蒲,家家户户洒扫庭院,将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民间认为它们有驱邪辟恶、辟邪招百福的作用。还会制成艾人、艾虎或花环、佩饰。栓五色丝线,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寓意辟邪驱瘟,带来好运。佩香囊,香囊内填充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小孩佩戴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也用于襟头点缀。饮雄黄酒,长江流域地区较为盛行。古语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有的地方在酒中加入了雄黄、朱砂等,用于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画额,用雄黄酒在小孩额头画“王”字,借雄黄驱毒,借猛虎镇邪。躲端午,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采药,民间认为端午日午时阳气旺盛,草木药性最强。许多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沐兰汤,用菖蒲草沾艾叶水,在参加活动的人双手、额头、脖颈轻轻拂试,以示驱除晦气。放风筝,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寓意祈祷诸疫退散,放走晦气。走百病,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斗草,由采草药衍生的民间游戏,端午日外出找奇花异草比赛,以新奇或品种多者为胜。这些习俗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健康、平安的追求。端午节的习俗在不同地区可能会有所差异,但都体现了人们对节日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