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静安虑得
文/樊志刚(辽宁)
止
止之一字绝万千
世事莫过人心险
欲水横流漫无际
谋虚逐妄几时安
静
静之一字镇心宅
谦恭和善此中来
业风渐息方寸内
德化万物天地开
安
安之一字定乾坤
胸无干戈道自存
一泓澄澈清江水
万里晴空点片云
虑
虑之一字心自明
勘破幽微辩纷纭
慧雨润开花千朵
丽日高照万户春
得
得之一字内充盈
犹如圆月照碧空
随缘映澈千江水
廓然无际也从容
2025春日读《大学》
篇,点滴感发记之
诗评
哲思淬炼与诗意流淌:解构《止静安虑得》的精神图谱
樊志刚的《止静安虑得》以《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修身哲学为脉络,将古典智慧转化为现代诗歌的精神镜像。全诗通过五组独立成章又层层递进的短章,以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构建起从克制欲望到智慧圆融的修行路径,在哲学思辨与诗意表达间达成精妙平衡。
从结构上看,诗歌采用分节式架构,每节围绕“止、静、安、虑、得”中的单字展开,形成工整的递进逻辑。首节“止”以“欲水横流漫无际,谋虚逐妄几时安”直陈欲望泛滥带来的精神困境,以“水”喻欲,生动展现贪念的失控与危害;第二节“静”中“谦恭和善此中来”点明内心宁静对品格塑造的作用,“业风渐息”将修行者内心的波澜平息具象化;至“安”节,“一泓澄澈清江水,万里晴空点片云”以澄澈江天的意象,外化出内心安宁后的通透境界;“虑”节以“勘破幽微辩纷纭”凸显智慧觉醒后的明察秋毫;最终在“得”节,“犹如圆月照碧空”的圆满意象,将精神升华后的从容与圆融推向高潮。五节诗如阶梯般层层攀升,完整呈现了精神修炼的进阶过程。
在语言表达上,诗歌融合古典韵味与现代诗性。“镇心宅”“德化万物”等表述化用传统哲学词汇,而“谋虚逐妄”“慧雨润开”等词句又赋予新意,形成古今交融的独特语感。每节末句的意象选择极具匠心,从“几时安”的诘问,到“天地开”的豁然、“点片云”的自在、“万户春”的普惠,直至“廓然无际也从容”的终极境界,通过自然意象的转换,将抽象的哲学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诗意画面。
然而,诗歌在追求哲思深度的同时,部分表述稍显直白,如“静之一字镇心宅”等句,过度依赖概念阐释,削弱了诗歌的含蓄美感;部分意象虽优美,但在关联哲学内涵时稍显牵强,未能完全实现意象与哲理的深度互文。但不可否认,《止静安虑得》以独特的诗歌形式激活古典智慧,为当代读者提供了审视自我、追寻精神超越的诗意范本,在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的探索中,展现出别具一格的创作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