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南肠记忆连载(四)
王晓瑜
第六代代表传承人刘锋,1972年出生,济南市莱芜区口镇东街村人,汉族,共产党员,大专学历,济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现正在攻读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工商管理专业,1993年3月到莱芜市顺香斋南肠厂工作,1998年6月任酱菜车间主任,现任山东泰顺斋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山东泰顺斋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莱芜区工商联副主席,莱芜区政协委员,济南市莱芜区非遗保护协会会长,济南市莱芜区口镇商会会长,山东泰顺斋南肠博物馆馆长,先后荣获莱芜“口镇南肠”传统制作技艺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十大模范传承人,“莱芜英才”、“城市榜样”、“百名博物馆长讲宝藏优秀讲述人”、“泉城非遗人”、“宣传文化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2004年3月,因国企改制,刘锋购得老厂土地使用权,带领企业老职工和技术骨干重新整合,成立“山东莱芜泰顺斋食品有限公司”,并注册“齐鲁泰顺斋”、“西街顺香”商标。山东莱芜泰顺斋食品有限公司位于莱芜重镇——口镇,厂址为莱芜百年南肠发祥地,是在原国营口镇南肠百年老店的基础上改制成立的,守住了南肠文化之根。
刘锋经理是一位淡泊宁静的企业家。也是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同寻常的深刻解读的企业家,更是一位爱国家,爱家乡的优秀企业家代表。他的言谈举止中流露出他是如此的热爱这片美丽的故土,他说,莱芜大地,灵秀肥沃,人文历史源远流长,继承莱芜香肠美食文化,是每个莱芜人应该做的事,他做泰顺斋系列南肠食品等不单单是做有形的产品,提升产品的品质,做买卖,而是传承莱芜饮食文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把企业,把产品真正当成了一种文化做,当成了自己的精神寄托。把产品做好,把品牌打好,把产业做强,做一个弘扬香肠文化的代表是他的意愿。只要能带动莱芜同行业发展,发扬光大香肠文化,不惜牺牲自己也值得。他朴实无华的语言透露出他对香肠文化的最高境界的解读与奉献之决心。他说,心里总是想着怎样做才能给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留下点什么?既然自己与莱芜的美食结下了缘分,也将会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
口镇源远流长的深厚文化及一草一木塑造了刘锋美好的性情,是这山水的风骨锻造了他不屈精进的意志,是生他养他的口镇老家给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慧、充盈的精神、生命的本真。树高千尺永记根的嘱托。这也是后来交谈中他所表达的:不求积聚多少财富?只想用心做点事汇报养育自己的这片山山水水的真正原因。
有人说:每一位成功男人的身后会有一位了不起的女人,同样,每一个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一位了不起的企业家。刘锋经理除了具备企业家所应有的胆略、稳健、睿智、执著、超前等优秀品质外,他还具有哲学家的眼光,社会学家的气魄,文学家的情怀。也许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综合素质使他成为了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国商人。
2004年3月国营莱芜市口镇顺香斋南肠厂走向了破产重组。2007年厂区完成改制。刘锋曾担任原顺香斋南肠厂的生产车间主任。他 顿时放不下百年老店的品牌,更为下岗的同事和技术人员惋惜,看着荒废的厂区百感交集。他轻轻吟到:
“高高的柜台
踮起的脚尖
门后的石板
幽香的南肠
童年的映像 总在梦乡里轻眠
一场遇见
烙下今生透彻心骨的缘
情定南肠
一生执着 情义绵绵,
逆风飞翔
一身风雨 惊鸿翩翩
鬓染霜花
一腔无悔 爱意涟涟
啊 泰顺斋
唱着南肠的恋歌
伴着老字号的光彩
趟过岁月的河
守一场春花秋月 技艺传承
修一场花好月圆 忠善家风
情绵绵 义涟涟
何惧它岁月 千般变迁
情绵绵 义涟涟
何惧它岁月 苍海桑田......”
他决心带领老同事们一起复兴这百年品牌。当即决定购买了整个厂区的土地使用权,在这百年原厂址上创办了“山东莱芜泰顺斋食品有限公司”,并注册了“齐鲁泰顺斋”“西街顺香”商标,掀开了口镇南肠发展的新篇章。
公司依托“四老一新”,老厂址、老员工、老配方、老口味、新形象,致力于打造莱芜地方名吃,弘扬传统美食文化。百年企业再放异彩。
公司占地面积1.2万平万米,现有职工120人,注册资金500万元,固定资产3200多万元。泰顺斋的主导产品是以“口镇南肠”为主的传统地方特色食品,生产的”齐鲁泰顺斋”牌南肠、风干肉,以及酱腌菜、调味品等都享有极高的声誉。企业拥有自主研发国内先进的切割、灌装、风干、蒸煮及杀菌工业生产线,并通过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先后获得“山东老字号”、“山东省著名商标”、“齐鲁名吃”、“济南老字号”、“莱芜名吃”等荣誉称号。企业申报的“口镇南肠”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初,公司投资200万元,建设了国内首家香肠博物馆--“山东泰顺斋南肠博物馆”,内设历史文化馆和科普体验馆,通过修缮老厂区、打造传习基地等方式积极传播莱芜口镇南肠文化,通过展示突出了“尊重、传承、发展”的南肠文化主题。文化是共有的,资源是共享的,泰顺斋以非遗文化建设为宗旨,在同行业内积极引领,相互协作,齐心协力,抱团发展,使南肠行业在传承中发展,发展中传承。泰顺斋已成为鲁中地区具备规模和实力的肉制品公司,并始终把创新产品品质作为公司发展的领头牌,在秉承传统配方及工艺的基础上,对产品的色、香、味都作了很大的改进。其色泽红润油亮、香味浓馥、回味清正,大大适应了现代人的口味,是老少皆宜的美味佳肴。 2017年,公司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
公司始终把诚信当作进入市场的金色盾牌。公司所生产的“泰顺斋”南肠采用的原料肉一律是四无放心肉即:无注水肉、无病死猪肉、无配种猪及母猪肉、无乳猪肉。南肠的水分含量要低于一般香肠很多,两斤左右的精猪肉晾干后才能生产出一斤南肠,再加上选肉非常严格稍有瑕疵就不会被选用,所以自古以来当地有“三斤肉一斤肠”的说法。
公司始终视产品质量为自己的生命,秉承严把产品质量关,责任重如泰山。公司自成立之初,就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义。食品安全化验设施齐全。
近年来,刘锋通过聘请名师、与科研院校合作等方式,开发了适合北方人口味的麻辣、肥软、枣肠等各类风味香肠。将口镇南肠生产推向了秉承传统与现代化生产相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传承老店品质,再做百年泰顺。泰顺斋将依托深厚文化底蕴,秉承科学、健康、安全、时尚的经营理念,推行现代化生产工艺和营养美食标准,视质量为生命,靠诚信促发展,努力打造莱芜地方特色名吃,让百年南肠、酱菜的绝活在传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
泰顺斋的主导产品选用纯正的莱芜黑猪肉和国内知名品牌猪肉,秉承百年传统配方,融汇现代科学技术,按照严格的生产工序精制而成,以其用料考究,制作精良,香醇味美而远近闻名。泰顺斋风干肉、枣肠及肴肉、渣子肉、板肚、卷肘等其它肉制品也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泰顺斋历经几十年之久并不断创新的香肠老汤,若稍微挪动一下盖板,一股醇厚浓香的味道扑鼻而来,这历经前辈汗水与心血的老汤就像一位睿智的老者在欢迎客人的到来,这老汤的香味凝聚着一代代香肠人的梦想和希望。令人遐思万千。
泰顺斋系列食品包装精美,蕴含莱芜地方特产文化,是人们宴宾待客的上等佳肴,更是馈赠亲朋、外出走访的珍贵礼品。泰顺斋在济南、莱芜及全国各地设立多处产品展示形象店、经销办事处,并已形成以专卖店、大型超市专柜为主,同时辅以团购直销,大型批发、网络营销等各种销售形式并举的销售网络。
“百年誉名吃,盛世泰顺斋”, 山东莱芜泰顺斋食品有限公司,正延伸并丰富着莱芜香肠文化品牌内涵,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赢牟大地上放射着它年轻而又夺目的光芒,又像一颗初生的朝阳,熠熠生辉。
王晓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黄河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莱芜区诗词楹联协会顾问,莱芜区家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讲师,凤城高级中学凤鸣文学社顾问。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宣传工作先进个人,都市头条2023度十大散文家,莱芜区表现突出文化志愿者,出版散文集《杏坛拾穗》、长篇报告文学《拓荒者的足迹》《人与海》《尚金花》等,曾在《时代文学》《黄河文艺》《齐鲁晚报》《职工天地》《工人日报》《齐鲁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报告文学《山城起舞金凤来》《拓荒者的足迹》分别荣获山东省、莱芜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学征文奖等奖项,长篇报告文学《人与海》入选2022年度青岛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同时入选山东省委宣传部“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入选2024年自然资源优秀图书项目,散文《香山牡丹》被中国作家网选为推荐阅读文章,散文《我的父亲》获首届吴伯箫散文奖,另有多篇文章或被编入不同文集,或被评为多种奖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