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邑区画乡诗社、《长安诗文》编辑部
“粽情端午,诗意长安”诗歌选登(二)
悠悠艾草香,浓浓端午情。
鄠邑区画乡诗社、《长安诗文》编辑部,为为传承端午文化,弘扬屈原精神,在端午节前夕,面向广大诗人征集围绕端午吃粽子、划龙舟、祭屈原等习俗与文化内涵创作现代诗作品,希望各位诗人以笔为舟,以墨为桨,共赴这场端午诗意之约,为“诗画鄠邑,品质新区”贡献力量,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辑上榜诗人:邵杏妮、小乔、徐青、姚华平、庞春燕、阮芬、长安十八子、温小兵、魏维维、苏有明(三原)、刘英桃等诗人(以来稿先后为序)
粽香弥漫时
邵杏妮
丝丝彩线把思念包裹
穿越千年时光隧道
停留汨罗江畔
那潺潺流动的江水
感化了节日的忧伤
带走了屈子那些傲然的诗篇
依稀中那位长发行吟的诗人
一袭白袍纵身一跃
将那哀民生之多艰兮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的铮铮傲骨
化作无奈的千古绝唱
丝丝彩线把传承包裹
满街弥漫的粽叶香
是把那经典万代歌诵
更把那爱国气节永远弘扬
痴情的人啊
总会在缕缕升起的艾草熏香中
把《离骚》的厚重
注入粽叶和糯米的芳香
遥祭那逝去的正义忠魂
江水的骨骼
文/小乔
端午的湘水是柔软的,
贝齿的刀刃,
割不断你仰天长啸的情怀,
因而,鱼群为粒米而来。
竹简一波一波被封印打磨,
企图撬开生锈的那部分桎梏。
《九歌》,投在静静的方格,
仿佛历史又在无波无澜的汨罗江诞生。
碧绿的粽叶依托起,
包裹楚人心愿的米粒和红枣,
挥霍着生命中的苍白,
龙舟载负楚辞,离骚,各就各位。
二千年后,湘水敞亮,
那是你酿的几千年的酒呵,
那是你抱石而卧的灯塔。
你踉跄的脚步,
不再需要水做的房子。
阔叶树已为楚国而茂密,
木履如光,
踏向湿漉漉的征途。
你的笔拖不起楚国时运,
离骚却能化成新的太阳。
这一天,
我听见一位父亲的高歌,
自江上而起!
端午节的畅想
文/徐青
悠悠的粽香
从远古的楚国天际
从汨罗江畔
漂过几千年的岁月
充盈着我的胸膛
如果没有屈老的《离骚》
如果没有他满腔的爱国热血
能有秦始皇一统华夏?
能有大汉的万里河山?
能有郑成功收复T湾?
能有左宗堂抬棺新彊?
能有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的新中国?
屈子的爱国情怀
传承给了一代一代的华夏儿女
就像树木长在全国各地的山川
就像花儿开遍祖国的地北天南
屈原高举的爱国旗帜
引领着中华儿女万万年
因为粽叶的香气
总是在每年的今天
充满着爱国的热血
沸腾在我们的心田
端午情怀
姚花平
端午节这一天
赛龙舟的汇演
号子吹响 鼓声喧天
滔滔江水不断的呼唤
名垂千古 屈原
青青粽叶包裹着米香枣甜
五彩的丝线缠绕着长长的思念
几千年前
一位诗人
家国情怀,忠心义胆
有心报国 ,无力回天
用血为墨,执笔为剑
抒写着不朽的诗篇
暴风雨中雷鸣电闪
黑夜里,火光燎原
离骚的故事已经远去了千年
千古绝唱的歌声
回荡在华夏的江河山川
祭祀忠魂的习俗传承不变
岁岁年年的怀念长久永远
棕香里的时光情笺
文/庞春燕
糯米红枣在咕嘟声里缠绵
小火慢炖裹着皎洁月色
焖了整夜的粽子褪去矜持
氤氲的热气掀开了新鲜的一天
惠风和畅
母亲的双手正将岁月酿成蜜糖
艾蒿的清苦夹着阳光洒满窗台
母亲缝制的香包带着体温
随我入了人海
五彩丝线缠绕着祝福 蔓延指尖
我们虔诚的祈祷 今天要更美好
微风拂过 时光蹉跎
那些藏在香囊褶皱里的故事
在岁月长河中渐渐泛黄
母亲仍守着艾叶和香草的密语
编织着她的旧梦
梦里有 青春飞扬的她和童年的我
迎端阳
文/阮芬
满心欢喜回故乡
转眼又是一端阳
艾叶的香气
轻轻叩开老家门
窗沉甸甸的相思盈满胸膛
香囊如一颗小小的心脏
散发着爱的馨香
细细红线
缝制的是岁月
装载的是情深意长
在这纷纭繁华的尘世中
香囊温柔的守望
沉淀了飘逸的心境
一段流年的漫长
弥漫着岁月的芳香
我愿扯下一片月光
照亮你的心房
你的世界充满温暖
相约端午之际
再话山高水长
端午书简
文/长安18子
绿色的粽叶卷起千年的潮声
洁白的糯米还在竹篮里沉睡
红色的丝线勒紧时光的褶皱
每个棱角都藏着棱角分明的魂魄
强劲的鼓点震碎了江面
一个个龙舟劈开浪的青铜镜
飞溅的水花是楚辞的标点
汨罗江上的涟漪 至今未干
当我剥开粽子时
总是看见一只瘦鸟
衔着未完成的诗句
在时光的深处 低低地盘旋
端午情缘
温小兵
新鲜的绿粽叶
高洁的白糯米
包裹着一颗
炽热的红心肠
从汩罗,到长江,到黄河
从丹阳,到秦岭,到昆仑山
香飘两千年,纵横九万里
历久弥芳
永恒不变的
是根植民族灵魂深处的价值取向
相互送粽
是传递大爱的最美乐章
在五月里寻觅
文/魏维维
在五月里寻觅
不为找到一棵开满花的树
而是顺着浓郁的香味
看见在风里跳舞想要结种子
却被你悬挂于门楣的艾草
在五月里寻觅
不为五彩的花绳鲜艳的香包
而是微风起叮当作响声里
老挂件上行走的绵密针脚
以及那苍老却不失灵活的巧手
在五月里找寻
不为在金黄麦浪里觅得丰收
而只为在青麦穗饱满的浆汁里
找寻经你加工酿造的清冽麦酒
汩汩流淌于端午的记忆
在五月里寻觅
不为陈列货架的精品粽礼
而只为怀念那葡萄架下木盆
里红的豆,白的米,绿的叶
以及那一整夜的等候
在五月里寻觅
不为听到鸟儿婉转的鸣叫
只为清晨弥漫粽香的空气里
沦陷于唇齿间的甜蜜
以及你在耳旁的轻声呼唤
在五月里寻觅
不为找一汪清澈见底的湖水
而为看见汨罗江旁屈老夫子
宁赴湘流不愿苟活,以生命绑定
国之存亡的铮铮铁骨
端午备忘录 (外二首)
文/ 苏有明 (三原)
江底钟摆
时针在糯米里发芽
屈原的胡须漂成芦苇
一尾青鲤咬住绳结
竹叶正缓缓石化
捞起褪色的影子
用粽香填满裂缝的陶罐
端午勾陈
棕叶是未拆的绿色
谜题艾草坚守在门楣
时针倒转三千年
糯米粘一粒月光
牙齿咬住历史的疼
青铜鼓 惊不醒龙威
鼓手肋骨荡起浪花
有人打捞江底的月亮
沙哑的《离骚》卡在
所有喉咙的暗礁里
端午备忘录
粽叶解开青衫
露出五月棱角
一粒糯白突然开口说
汨罗江底未锈的锚
龙舟撞碎时空城堡
指纹爬上青铜器
艾草在月光里舒展腰肢
泡软的竹简
游向银河另一端赛程
端 午 情
文/刘英桃
远远的飘来粽香味
我仿佛闻到了妈妈的味道
小时候
妈妈将糯米和红枣
熟练的包进粽叶里
第二天拂晓
我们准能吃上心心念念的粽子
妈妈包进去的
不只是糯米和红枣
更是对子女深深的爱和厚厚的情
很久很久以前
在汨罗江边
屈原纵身一跃
以死殉国
溅起的朵朵浪花
每一朵浪花都是一首悲壮的诗
每一朵浪花都是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把端午的江水染得情意更浓
使端午的含义更加深远
给人们留下了永久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