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今天,2025年5月21日,小满。本期“探秘非遗”,介绍山东省级非遗“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德蕊的作品《小满:繁花石榴映吉祥》,并王德蕊简介。】
王德蕊剪纸作品《小满:繁花石榴映吉祥》

这幅作品巧妙布局,以石榴、花草等繁茂的植物元素构建画面,充满生机。红绿黄的搭配鲜艳夺目,凸显民俗艺术的浓郁色彩。运用阴刻、阳刻等技法,线条流畅细腻,技艺精湛。作品蕴含文化内涵,借小满时节相关植物,传递传统节气文化韵味。
小满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 5 月 20 日至 22 日之间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60°,意味着北方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尚未完全成熟,故称为 “小满”。
小满有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描述了此时苦菜繁茂、喜阴草类枯萎、麦子接近成熟的物候特征。在南方,小满节气前后降水增多,民间有 “小满大满江河满” 的说法,反映了这一时期降雨量大、江河水位上涨的气候特点。

小满时节,各地形成了丰富的民俗。北方有祭祀车神、食苦菜的传统,南方则有祈蚕节、“小满动三车”(水车、油车、丝车)等习俗,体现了人们对农事丰收的期盼。小满的文化内涵既包含对自然物候的观察总结,也蕴含着 “满而不盈” 的哲学智慧,传达了古人对适度、平衡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王德蕊简介

王德蕊,女,1948 年 11 月出生,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是山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也是“胶州剪纸”传承人。
王德蕊自幼受到母亲熏陶,爱上剪纸艺术。但因上学时母亲怕耽误学习不让学,只能偷偷剪。她自学生时代便把剪纸艺术融入班级黑板报。2003 年从教师岗位退休后,她发挥余热,坚持在新区多地的学校进行剪纸授课。她是青岛西海岸新区老年大学剪纸班老师,经常带领学员和剪纸爱好者到处参加比赛和展演。
她的剪纸风格是在传承传统剪纸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相结合,以简洁明快的手法、独具匠心的巧思,剪出应用于当下生活的现代剪纸。其本人和剪纸作品荣获国际级奖项 2 次,国家级奖项 7 次,省级奖项 4 次,市级奖项 15 次,多幅作品被国家级单位收藏。
她成立 “德蕊剪纸工作室”,其品牌项目荣获 2019 年青岛市 “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称号。她让剪纸技艺走进机关、企业、学校、乡村、旅游景点,吸引万余名老少青以及国际友人学习剪纸艺术。她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活动,是老年大学优秀教师,培养了众多剪纸爱好者,为剪纸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她还被授予 “全国百姓学习之星”、青岛市 “最美传承人”“民间十大匠人” 等荣誉称号。



(本栏目编者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人,退休干部。曾任诸城市枳沟镇党委副书记、诸城市水利水产局副局长等职。参与编纂《诸城县教育志》,主持编纂《诸城市水利志》。著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实《传承之路》、史料性著作《六汪村庄》,参与编纂《六汪人物》。现任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六汪镇志》编辑、六汪乡村记忆丛书副总编辑。《传承之路》:21项濒危技艺 × 18门绝美艺术 × 14大文化现场。从诸城派古琴的千年清音,到聂家庄泥塑的斑斓色彩;从石磨火烧的麦香记忆,到锔瓷匠人的金刚巧手。作者历时一年,用30万字+数百幅纪实影像,记录胶东非遗传承人的从艺历程与技艺特色;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品;到孔夫子旧书网,走进“汪汪书苑”的店铺,全新书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