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曲荣静社长、尊敬的各位嘉宾,参会的全国各位作家诗人,
大家上午好!
来到美丽的烟台,十分荣幸。大会让我做个创作经验发言,谈不上,我是来向大家学习的。首先请允许我提议,向本次精密筹划、精心组织、大力承办的知音识曲文学社曲荣静女士以及山东趣玩文旅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和衷心的感谢!对来自全国的各位作家及诗人朋友表示最最隆重的欢迎!
我叫赵志,网名志存高远,因时间关系,我就结合曲荣静社长在知音识曲文学社2025迎新春文艺晚会上的讲话,即:“展望2025年,坚持不懈地追求文学梦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发挥广大作家的力量,努力提高创作水平,抒写祖国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繁荣文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的主旨精神,结合自己入社一年多来在散文、诗歌创作中的站位讲五点自己的写作体会,我把它归结为“五首先”:
一是,首先要让自己当好一名生活中的有心人。
搞创作的人都知道,好的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我在平时的生活中,常常提醒自己要当好一名生活有心人。贴近生活、深入生活、深入社会,及时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紧跟党和国家、文学社对新时期的写作要求,才能写出有血有肉、读者喜欢的文学作品。
二是要让自己当好一名记者。
众所周知,记者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灵敏反应。我曾经兼职当过十年的特约记者。由于新闻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记者因此必须迅速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然后作出快捷有效的反应。反应灵敏不仅是记者工作的基础,更是决定报道质量的关键因素。在这方面,我们作家和诗人捕捉文学题材与新闻记者同理。要求写什么?当前写什么?真正写什么?正因此,当好新闻记者一度成为我文学创作的第一要素。
三是要让自己当好一位诗人。
诗人,作为文学领域中最具想象力和表现力的一群人,往往怀揣炽热的情感,这种情感成为众人创作的原动力。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爱恋还是愤懑,诗人都能以真挚的态度表达出来。我在铁路战线上工作四十多年,工余时间坚持写作,时时刻刻把自己当成一名诗人,所创作出的作品,首先要打动自己,让作品充满感染力,然后才能感染和打动别人和读者。优秀的诗人往往还能从日常琐碎中发现美与哲理,用诗意的语言将其升华至更高的境界。总之一句话:要想写好诗,功夫在诗外,勇当一名热情豪放、爱国爱民的诗人。
四是要让自己当好一位农民。
我曾在20世纪70年代初,高中毕业后响应伟人号召,上山下乡插队,当过一名知青,深知中国农民的劳苦与艰辛,深知从耕地,锄地,下种,选苗,施肥,浇灌,才能长出好的庄稼。我们作家与农民还是有许多共通性的:两者都需要辛勤耕耘,才能有好的收获。农民的耕耘在田野,而我们作家的耕耘就是“文以载道”,因此都要求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人格魅力。人们习惯地常把教师、作家、诗人、艺术家等统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家的辛勤耕耘是在纸上,需要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启发开导他人,帮助人们增长知识、提升心灵。除此之外,还要像农民一样对土地的热爱和全身心地投入,一年四季地热爱和投入,长年累月地热爱投入和坚持。
五是要让自己当好一名工匠。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工匠曾经起到过重要作用,至今也是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所有的工匠,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认真严谨,追求精益求精。从许多方面看,作家也是“手艺人”,与工匠有不少相同之处。正因此,作家要自觉地以大国工匠为榜样,匠心独运,努力把自己的作品打造成大方、美观、经典的艺术精品。我还以为,打造精品,主要就是在作品修改上下功夫。这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但这远远不够,要将“匠心”贯穿创作的全过程,从构思到定稿的每个环节,都要一丝不苟,切忌粗枝大叶。
我被评为知音识曲文学社2024年度的先进个人,正是坚持了上述“五首先”理念,我才可以被评上的。当然,获奖不是目的,反映幸福生活,讴歌勤劳人民,歌颂伟大的祖国,赞美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才是根本。文艺创作方法有百条、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
以上五点只是我本人的一点粗浅体会,有不对之处还望各位批评指正。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2025年5月17日于烟台
(摄影及拍照:申吉忠、张国勋)
作者简介:
赵志,网名志存高远,山东菏泽郓城小屯人,郑州铁路局退休干部。1974年4月至1976年7月曾在山西省长治县北呈公社北和大队插队。现为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长治市作家协会会员,长治市红色文化研究会成员,太行文化旅游促进会顾问,国礼艺术家特邀艺术顾问,山西省知青文化创业研究会理事,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鲁迅高研班成员,中华作家网终身签约作家,中华作家联盟终身院士,中外文学艺术文学院终身院士。主要著作有《晋城北车站志》《春华秋实》《远去的荷塘》《太行拾贝》《我在北和当农民》《我的铁路情结》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