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困顿 文/花样年华
在这个被数据洪流裹挟的时代,人工智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AI 生成的文本如潮水般涌来。它们精准、高效,却总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那些由算法堆砌而成的文章,纵然辞藻华丽、逻辑严谨,可终究无法触及心灵最柔软的角落,因为它们没有温度,没有灵魂,写不出有血有肉的情感。
真正的文学创作,源于人的内心深处。它是灵魂的独白,是情感的宣泄,是生命历程中欢笑与泪水的结晶。当我们翻开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经典之作,无论是唐诗宋词的雅致,还是现代文学的深刻,字里行间都跃动着作者真实的情感,能与读者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这,才是文学创作的魅力所在,是 AI 大数据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
记得小时候,家门前有一棵老槐树。每到夏天,枝叶繁茂,树下便成了我们的乐园。小伙伴们在树荫下追逐嬉戏,笑声清脆悦耳,仿佛能穿透云霄。那时的快乐如此简单纯粹,一块甜甜的糖果,一个新奇的玩具,都能让我们欢呼雀跃。傍晚,大人们也会搬来小板凳,摇着蒲扇,讲述着那些古老的故事。月光洒在老槐树上,树影婆娑,伴着人们的谈笑声,构成了一幅温馨美好的画面。这些充满欢笑的记忆,如同璀璨的星辰,镶嵌在我心灵的夜空,每当回想起来,嘴角都会不自觉地上扬。
然而,生活并非只有欢笑,泪水也常常不期而至。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挫折与磨难。记得第一次重要的考试失利,看着那刺眼的分数,我的心瞬间跌入了谷底。泪水夺眶而出,模糊了视线。我独自坐在教室里,感觉整个世界都抛弃了我。那一刻,委屈、失落、自责交织在一起,泪水怎么也止不住;回到家,面对父母关切的目光,我更是泣不成声。但正是这些泪水,让我学会了坚强,懂得了在失败中汲取教训,重新振作起来。
这些生活片段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最质朴的文学原力。文学创作就如同这生活,需要融入真实的欢笑与泪水。它不是 AI 按照既定程序生成的完美模板,而是作者用生命的体验和感悟浇灌出来的花朵。文学创作的素材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人工智能抓写的素材就像一件质高的皮大衣,套在一个人身上,不是嫌大就是嫌小,因为没有量体裁衣,没有私人定制。当我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快乐的瞬间,还是痛苦的时刻,都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这些文字,带着我们的体温,饱含着我们的情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名著《平凡的世界》里那些在黄土高原上挣扎的普通人,《百年孤独》中布恩迪亚家族中的爱恨情仇,这些经典素材之所以能穿越时空打动人心,正是因为他们融入了作者对生活最深切的体验与感悟。
我渴望看到更多有情感、有灵魂的文学作品。它们或许不完美,或许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但正是这份真实,能让读者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产生深深的共鸣。就像一位挚友在耳边倾诉,温暖而亲切。而不是面对那些由 AI 大数据生成的千篇一律、毫无生气的文字,如同对着冰冷的机器,感受不到丝毫的触动。
心中的呐喊,是对真实文学创作的呼唤。我们不能让 AI 大数据取代人类最珍贵的情感表达,不能让文学创作失去它的温度和灵魂。让我们拿起笔,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将欢笑与泪水融入文字,让文学创作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真实而独特的印记。让文学创作回归人性本真,成为穿越时空的情感桥梁。
花样年华:
是一位喜欢唱歌跳舞,喜欢吟诗作赋,喜欢作词作曲,编辑策划视频制作的阳光知性女士。
三苏文学将在每年年底评选当年三苏文学的优秀作者,按投稿量、浏览量、评论数、获精次数、上红榜各占25%,前三名将获得精美荣誉证书及至尊奖杯,并同时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都市头条、金榜头条、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广泛颁布彰显荣耀,到时可以做现场颁奖活动。欢迎文学老师们踊跃参加、积极支持、互相转告。
赵文碧,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人,三苏文学社社长、主编,擅长写散文与地方传说,代表作品有《火烧玉蟾寺》、《丞相敬师》等,作品常见于《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江山文学网、都市头条、金榜头条、美篇、百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