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守护生命之源.共筑节水防线
文/赵建平/陕西
水,是世间万物赖以生存的根基,是宇宙中流淌的生命脉络。失去水的滋养,草木将枯萎凋零,世间的生机也会逐渐消逝。生活在地球村的人类,同样离不开水的润泽。
老子在《道德经》中盛赞:“上善若水。”水滋养万物,却从不争名逐利;它默默奉献,助力万物生长,不求任何回报。被需要时,它欣然奔涌而来;不被需要时,它便静静流淌,自在从容。水的无私奉献,正是其高尚品格的生动写照。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像水一样无私奉献的人,他们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履行职责,始终恪守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精神。
然而,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5月,西北大地遭受了严重的干旱灾害。寒冬时节,不见雪花飘落;今春以来,亦无雨水润泽。水位持续大幅下降且地下水下降之速度令人惊诧。仅河北地下水位遥感探知平均下降百分之二十。深井的钻探必须首先要建立在先进的遥感科学的参数之上,否则我们的抗旱保卫战只能是只见努力未有成效。
曾经碧波荡漾的大型蓄水洼地,如今已干涸见底,往日潺潺的流水踪迹难寻。水中的鱼儿失去了家园,生存状况堪忧;更为严重的是,庄稼也遭受重创。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旱塬上的五谷,尤其是小麦,因缺水生长不良,植株矮小,尽显病态。当联合收割机开进田间,轰鸣声也不再如往日那般响亮,仿佛也在为眼前的景象而叹息。
为缓解旱情,保障民生用水,八台深水井日夜轰鸣,日均抽水约200个标准泳池的水立方。全力抽取地下水。但随着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实现24小时不间断供水已变得遥不可及。目前,限量供水成为无奈之举,将全天供水时间调整为早6点至晚9点,勉强维持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然而,这终究只是权宜之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如何将节约用水行动长久坚持下去?答案在于秉持“敬畏生命之心”。我们应积极倡导全民参与节约水行动,让每个人都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拧紧每一个漏水的水龙头,合理利用每一次洗漱用水,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实则是守护生命之源的重要一步。干旱严重,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所致,2021年~2023年,意大利因干旱倒致波河水位较常年下降百分之八十,使河流创下200年水位下降之最。举国上下科学精准防旱,全民提倡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然而我们现当下面临的现实,唯有节约珍惜水之源,三夏时节播种的五谷才有丰收的希望,我们才能避免重蹈96年前(注,关中大旱1929年)前关中大旱、颗粒无收的覆辙,
节约用水,不仅关乎我们当下的生活,更关系到社会经济民生的可持续发展。每一滴水都历经漫长的自然循环,从高山积雪融化,汇成溪流,再汇聚成江河湖泊,最终来到我们身边。这来之不易的水资源,值得我们每个人用敬畏之心呵护它珍惜它。更不能以自来水来灌溉农田,浪费有限的水资源,对农田的灌溉要进行全天侯的科技智能监督绝不能重复浇灌,浪费有限的地下水资源。我们每个人不仅要从自身做起,还要积极带动身边的人加入节约用水行列,“节约用水我光荣”!让节约用水理念深入人心。因为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就是保护我们现当下的自己!也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的最为宝贵一笔财富。
2025年5月19日,于三原,罗马随笔!
[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5月,寒冬无雪,春来无雨,西北干旱波及大片地区,地处关中腹地的我的家乡三原县,也未在这次长久干旱中幸免,嵯峨冯村水库水源于上周全部干涸,在水库中悠然生活了二三十年的鱼族大家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无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妥协者。令人惊叹!使人惋惜。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无论是家住农村,还是县城,家家户户都收到水之源短缺的信号——*限时供水*。此时三原人民日常生活用水已悄然定位至地下水,甚是担忧!随笔写下此文!《守护生命之源,共筑节约用水防线》,旨在提倡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因为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爱护这片土地的责任与担当。]
作者简介:赵建平,1969年7月10日生。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鲁桥镇人。三原县鼎鑫文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法人,喜欢旅游研学,古典文学,阅读,热衷公益事业,三原县慈善协会理事,三原文化旅游摄影协会理事,三原全民阅读协会公益推广人,全国摆渡船阅读三原推广人。咸阳文学院三原分院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