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是中华文化之集大成,其中有很多体系中华礼仪的情节,只要认真读《红楼梦》,对中华礼仪都可知晓一二。
请看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贾府进餐礼仪:
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便是贾母的后院了。于是,进入后房门,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坐,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坐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寂然饭毕,各有丫环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
“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贾母要吃晚饭,很多人在伺候,王夫人到了才能安放桌椅。为什么要等王夫人来了才“安设桌椅”?
因为王夫人是贾母的儿媳妇,伺候贾母吃饭第一责任人是王夫人。作为一个贵夫人虽不可能亲自动手做,但是必须等她“来了”,下人们才能帮她“安设桌椅”。“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老太太吃饭,儿媳妇、孙媳妇要给盛饭、摆筷子,要把调好的羹送到老太太面前。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辈份最高,自然在“正面榻上独坐”了,再说谁敢跟老太太平起平坐呢?“四张空椅”都由谁来坐也真是一门学问。聪明的熙凤同志当然知道黛玉是老太太的心肝宝贝,是座上宾,所以,安排黛玉在“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今天主人的左边第一个座位也是最重要的客人。
“黛玉十分推让”说明黛玉知书达礼,懂得这个位置好像不应该由她坐。老太太多聪明啊,她马上来了一句“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为什么“舅母”和“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按照礼数,王夫人、李纨、王熙凤这些媳妇们伺候老太太吃完饭后,自己要回家吃饭。黛玉听如此说,“方告了座,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那么,王夫人坐哪个位置了呢?当然是坐在贾母的对面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方上来”,说明迎春姊妹三个懂礼节,她们要在客人和王夫人都坐下后,才能依次坐下。怎么坐?也是有规矩的,迎春在姊妹三个当中最大,坐在“右手第一”,接下来是探春坐“左第二”,最小的惜春只有坐“右第二”了。从古至今,知道自己应该坐在哪个位置,是知礼仪,有文化、有修养的表现。
“寂然饭毕”,说明吃饭的过程中没有说话的,大家都很懂规矩,不像今天的人们吃饭时大吵大嚷,满嘴喷饭。在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的时候,黛玉虽然没有饭后即吃茶的规矩,但是入乡随俗也要“接了茶”。递给你的东西你一定要接过来,这其实也体现一种修养和文化。“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这吃茶也有礼仪,也有一套程序,如果没修养没文化,肯定把人家送给你漱口的茶给吃了,出个大洋像。黛玉当然不能接过茶就吃,而是“照样漱了口,盥手毕”才吃又重新送上的茶。

再请看第二十四回贾宝玉代表贾母看贾赦一段:
见了贾赦,不过是偶感些风寒,先述了贾母问的话,然后自己请了安。贾赦先站起来回了贾母的话,次后便唤人来:“带哥儿进去太太屋里坐着。”宝玉退出,来自后面,进入上房。邢夫人见了他来,先倒站了起来,请过贾母安,宝玉方请安。
大家注意这段文字中,先是写贾赦“先站起来”,后又写邢夫人“先倒站了起来”,为什么这样?按理宝玉来看望长辈,长辈不需要站起来。但现在宝玉是代表贾母来的,站在他们面前的不是晚辈宝玉,而是贾母。所以,按照礼节,晚辈必须“先站起来回了贾母话”。只有把对贾母的大礼做完后,才能做别的。

还请看第二十六回薛蟠请客这一段:
正说着,小厮来回“冯大爷来了”。宝玉便知是神武将军冯唐之子冯紫英来了。薛蟠等一齐都叫“快请”。说犹未了,只见冯紫英一路说笑,已进来了。众人忙起身让坐。冯紫英笑道:“好呀!也不出门,在家里高乐罢。”宝玉薛蟠都笑道:“一向少会,老世伯身上康健?”紫英答道:“家父倒也托庇康健。近来家母偶着了风寒,不好了两天。”
“众人忙起身让坐”这个礼仪今天还要讲究,领导到场的时候,不仅“起身让坐”,还应到门口两厢站立。如果有谁屁股沉坐在那里不动弹,好像位置难保了。“一向少会,老世伯身上康健?”见面先问候朋友的父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交礼仪,既显得懂礼仪,又把感情拉近了。
身处“礼仪之邦”,当知晓一些礼仪,《红楼梦》中很多地方涉及到礼仪,阅读时可稍加留心。
作者:卢祥云,《红楼梦》爱好者,与女儿合著读《红楼梦》随笔《梦回人生》,有多篇论文发表,现正用书法抄写第二遍120回本《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