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
我是青山区“好当家”家风宣讲团成员,武钢退休高级政工师。很荣幸,我的家庭被评为2023年武汉市“最美家庭”。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家风故事--《编家书传家风 创清廉好家庭》。
近两年,我整理、编辑出版了《叶培元家书》,里面的137封家书是父亲生前写给我和家人的,书信里面既有家长里短,也谈到了思想修养、勤俭朴素、勤奋学习、杜绝陋习、严格自律等,饱含着家风家教的丰富内涵。这本家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被民间机构再版印刷;被中国人民大学、湖北省、武汉市等数十家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收藏;其中2封家书入选全国100封“新时代最美家书”,已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百封家书传家风》音视频获湖北省“万户家庭讲家风故事”音视频征集活动二等奖和“十佳人气奖”。
这里,我简要讲述其中的2个家风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叫你小伯不要想什么心事了》,这个故事的标题取自于家书里父亲的一句原话。我从小就叫母亲为“小伯”、父亲为“大伯”。1969年,父亲在离家80多里外的沔阳通海口区担任区委副书记、区长。那时城乡人民生活比较艰难,粮食不够吃,购买口粮时必须搭配部分麦米。当时我在读小学,母亲要我给父亲写一封信,想换好一点的麦米。
不久接到父亲回信,他说:“这两天我的胃病还好,通海口跟仙桃一样,全部是供应百分之四十的麦米,区里和各机关都是吃麦米,仙桃供应的麦米还熟多了。”父亲说:“叫你小伯不要想什么心事了”。
我把父亲的信念给母亲听,母亲听了点了点头,什么话也没有说。母亲后来跟我说,你爸爸在通海口区前后当了10年的区长、书记,家里从来没有享受过什么特殊待遇,也从未给家人和亲友办过私事。母亲还说,在自然灾害的困难年月里,我还去乡里捡过蚕豆、黄豆、麦穗,去餐馆捡过藕节。
母亲的话让我想起,有几次我去父亲那里,看到精干黑瘦的父亲戴着一顶漆得放亮的斗笠,白衬衣的袖子卷得高高的,脚蹬草鞋,裤腿常卷起,膝盖处是两个大的补丁,办事、下乡总是一辆旧自行车,来去总是风风火火的。这情景让我深深感受到,父亲那“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是实至名归。
第二个故事《防微杜渐是很重要的》,这也是家书里父亲的一句原话。父亲认为,好的思想作风是为人处事、清正廉洁的保证,他一直对我的思想极为关注,只要发现苗头就及时指出纠正,许多意见在书信里表达得十分尖锐。
如父亲在1977年6月写给我的2封信里对我平时暴露出的思想意识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他说:“这些问题虽然还未发展到那么严重的地步,但“防微杜渐”是很重要的。”他说:“只看你对这个问题是不是这样认识的,如果认识到了这些恶果,就会‘亡羊补牢’;如果你认为是小题大做,那将会有更严重的恶果在等待着你。”他还说:“你在任何时候都要高度注意,不能放松了思想改造,要保持一个完全清醒的头脑。”
多少年来,清廉家风已经融入我的血液中,促使我“扎扎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自1976年分配到武钢工作以来,我始终牢记父亲“防微杜渐”的要求,在工作中注重自律自警,铭记生命线,分清是非线,不碰高压线,努力做到能写、能说、更能干,曾多次荣获武钢“劳动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我还把家风家训传承给我的孩子和孙辈,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潜移默化地播撒向上向善的种子,厚植清正廉洁的根基。我的孩子从上大学、读研究生到成为人民警察,这期间,我没有停止过对她进行艰苦奋斗、廉洁从警的教育。我还常在家举行家庭读书会,回顾“节俭、勤奋、清廉、正直、忠厚”的家风家训。《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媒体进行了报道。
《叶培元家书》出版后,我把家书中有关清廉等内容单独摘出,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经常义务给社区党员群众、给企业干部职工、给中小学生作宣讲。如前不久,我还给武钢老干退管中心的干部职工作了一场《传承家教家风美德 争做清正廉洁之人》的专题讲座。春节前,我还将在社区、在青山图书馆进行7场家教家风和清正廉洁的义务讲座。
家风如春雨,滋润“廉”花开,我编家书传家风,我创清廉好家庭。最后,我祝愿:清廉武汉,你我同行!
谢谢大家!
叶少雄简介
叶少雄,大学本科学历,武钢高级政工师,先后在武钢热轧厂、武钢党委政策研究室、武钢有限责任公司、武钢集团工作,曾任湖北省青年自学成才协会副理事长、武钢青研会副会长、《武钢工会工作》副主编,在各级媒体发表论文、通讯、散文百万余字,主编或编辑书籍十余本,其中《叶培元家书》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坚持志愿服务宣讲家教家风。近年来,获“武汉市最美家庭”“青山楷模”“青山区优秀共产党员”,2024年全国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