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与巜苍天在上》编剧 陆天明
黄土高坡最美的季节是几月?暖格洋洋的夏季?金格灿灿的秋天?还是银装素裹,白格生生的寒冬?
我说,黄土高坡最美最明媚的季节就是山丹丹花开四月天。当春天的翅膀舒展开来,飞进四月时,博大慈祥的黄土高坡便会用嫩绿、翠绿隐去荒凉与贫瘠的本色,宽厚无私地摇曳着,鼓荡着,喧哗着生命的气息,向世界,向世人营造出满目的生机,迷人的春色一一
你看,一进入阳春四月,黄土高坡的四面八方,不是黄灿灿的迎春花笑格盈盈向你致意,便是红彤彤的山丹丹花沿崖绽放,粉嘟嘟的山桃花妩媚呈祥,就连那婉婉花也吹响了大喇叭,催促满山满洼的油菜花泛起黄金般的波浪,起伏连绵,喜得蜂儿嗡嗡,鸟儿唧唧,兴奋得柳技儿也甩着长发,把萌动的希冀舞动清新的欣喜……五彩缤纷的春色错落有致地塞满所有沟沟壑壑,川川畔畔,弥满天地的萌动促使所有的川野河谷都齐刷刷少女般穿上了绿裙子,令人眩晕,使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勃然。
四月的黄土高坡吹的是馨风。田野的麦苗已然返青,绿绒绒的,充满鹅黄泛绿的芳香。弯曲宁静的山径上,常常会走来仨仨俩俩的农民,或是一群一伙,牵着孩儿小手前来踏青的城里人。孩子们举着自己制作的纸风车,迎风旋转,旋转……哦,那情景很容易使人想起法国象征派诗人凡尔.哈仑笔下的风轮……
四月的黄土高坡,馨风轻拂每一道川野,每一道山梁。尽管徒有坚硬枝干和伟岸身躯的灌木丛,洋槐树、香椿树等等象一群抽象派艺术家笔下的裸体雕塑,还全然没有一夜梨花悄然绽放的新绿与欣喜,但东一簇,西一丛的迎春花已完成了生命的彩排,每枝纤柔的枝头都吐出金黄的花蕾,犹如一枚枚元宵节夜空中的礼炮,在冬天还没走远的山野奋然"炸开",闪亮怒放!
我钦佩,钦佩那灿然的迎春花。尽管她那些蓓蕾个个瘪小的如同不足月的胎儿,却怀有一腔生命的渴望,每年新春都骄傲地享受着孤独,又最早完成新生,为寂寞寒彻的天地间最先怒放出崭新的微笑,倔强的个性。是的,不到黄土高坡,你是无法体悟得到这种不屈、孤傲,敢于面对贫瘠的萌动,敢于"首身离兮心不愆"的气魄。因而我的黄土高坡,我那赭黄色的土地之上,一辈辈高原的子孙,何曾不也是无论生存空间再怎么严峻艰难,也都是以顽强不屈为基调,用生命的长青饱蘸心血、汗滴,从早春开始调配丰秋最初的色彩……
俗话说:春雨满了垅,秋后不缺粮。进入春季,黄土高坡也就进了农家的节气,紧张而欣欣然的春耕便开始了。这时候,春阳乍暖,天际瓦蓝。辽远温馨的暖阳之下,到处可见春耕的农人与耕牛,任四月的嫩绿沐浴着他们的身影,偶尔还会有高一声低一声的山歌顺着山涯崖背飘了过来:
崖畔畔开花沟洼洼红
哥哥带着妹妹过上好光景
山丹丹花儿随处开
睁着毛眼眼瞭望着哥……
纯纯的心声,袅袅的回应,自然而悠长。黄土高坡的人们虽不太善于言谈,但却会吼会唱。纺线线、纳鞋底的妇女会唱,耕地、挖渠的汉子,下力的哥哥更会和。酸曲甜调虽不讲究韵律,但却能消疲解乏,更可发泄情绪,表达心声。不信?你听隔沟飘来的曲儿:
哥哥你人帅会持家
小妹妹就爱这号号人。
一把撅头十二节,
不出力气饿肚肚……
大胆甜美,纯真热辣,直率坦诚,是植入高原人生命精髓之中的内心跃动。
黄土地上,自古就有“人凭衣扮马靠鞍,好女子就嫁好汉子"的说法,所以这里的人们表面上看极憨厚,但内心又比任何地方的人都浪漫。男性成年后追女娃就如同早春四月该下地一样的自然,不会被当成什么丢人现眼的事儿。真的,你再仔细听,就连那远山上放羊老汉也会唱酸溜溜,惆怅而妒意的酸曲:
一根干柴顶门哩,
妹妹不来是哄人哩。
不来就说不来的话,
闪得老汉把门留。
叫声妹妹快点来,
急得哥哥浑身麻了个麻。
红圪当当裤子绿圪净净鞋,
窑垴畔上招手你尽管来。
亲圪蛋蛋把脸脸扭过来,
抽上两锅子旱烟抱一抱我
……
黄土地上的民歌比四川的山还多,比重庆的火锅还麻辣,如同延绵千里的太行山一样深厚、奇特。这些原生态的"不在人前言,只在后山唱”的民间小调中涌动着一方百姓的苦闷、幻想和欢乐,酸得滚烫麻辣,野的酣畅淋漓,是庄稼汉“白日里那个汗水直流那个干,夜里抱上婆姨当神仙"的兴奋剂、强心针。


在世人印象中,黄土地上的人们憨厚、保守、老实。其实不然,在他们憨厚的外表里包裹有绝对的浪漫,而且常常浪漫的让大都市的人脸红。那些迷人而质朴的曲儿,野性而有张力的野调就像高土高原农家窑洞前挂着的红辣椒,红火火辣滋滋,一听便令人销魂,不能不心跳,真是唱不尽心中喜怒哀乐,唱不完人世酸甜苦辣。绝不单调、寂寥。
诚然,我的少年是在黄土高坡度过的。我的乡亲们终年披着银灰色的黎明下地,不懈劳作;晌午了,饿了,就蹲在地头围着饭罐野食一番。春天里,整个田野山川都旺盛着一种萌动与辛劳、喧嘈。各种各样的春播作物都要赶着播种、泛芽、冒绿。用不了多久,一块块,一片片的庄稼地都会拱出一簇簇,一层层新绿,火焰般的希望渐渐红火起来,一行行金黄闪亮的收获眼看着变为可能,一叠叠象征财富,玫瑰色的人民币轮廓也渐行渐显……几个月后,沟里沟外,崖头洼畔,将会是怎样一幅景象啊:乡间小道上,车辆往复,运送收获;田间地头,牛车轧轧;而山径沟畔,农人挑着高出自身几倍的麦梱,蹒跚挪动……
四月的黄土高原,难道不是富有希望与深情,炫丽而诗意的月份吗!
大雁回来又开了春,妹妹我心里想起个人
山坡坡草草黄又绿,又一番光景喜死个人
我的黄土高坡,如今已不仅仅是盛产一颗汗珠摔八瓣的粮食作物了。只要走上塬头,你看那一行行,一片片的果园,不论是远处还是眼前,苹果花开满目粉白,就象天上的云朵一样美的飘遥,静婉而温情,朦胧而透彻之间,晴天看的是工笔画,雾天看得象水墨画。这一切,都是上苍为我的黄土地定制的风景。山有山的沉稳,云有云的风采。世间万物,你的坐标就是你的豁达。红富士花儿艳鲜亮堂,红香蕉澄白璨然,还有逍遥着的李子树枝头闪耀着青光,大鸭梨树嫩叶儿还镶了一圈醉人的紫红……不过,黄土高坡最醉人的花儿应该是一望无际的,满山满洼的油菜花儿。
黄土高原种植油菜悠久而气势宏大。沟边窑畔,村口崖旁,每家每户,每个村庄,只要有空闲的地方都会密密麻麻地洒上油菜籽。每年四月始,碧绿的油菜叶簇中,每株油菜头顶都会开出珍珠玛瑙般黄灿灿的一朴愣花儿。金风吹来,花儿们个个自由洒脱地摇头扭腰,招引成群成群的蜜蜂赶来欢天喜地的帮着采花授粉。那花儿顿时醉了酒似的骚头抛眉眼,豪爽温情,花粉哗啦啦粘满蜜蜂儿头上、背上,两条粗壮的大腿如同携挂了两杖远程导弹……村道上,山径上,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的城里人也纷纷赶来赏花,那赏春的脚步声从东头到西头,从沟畔到田野,踩踏出黄土高原春天特有的音阶。这时,不知从谁嘴里一不小心又会流出一一
怀胎三月三,妻儿口发淡,
毛桃杏儿溜溜酸……
不过,站在黄土高坡,望着从南方归来的大雁,在纯净而高远的空中列队飞过。近前有蜜蜂在花间嘤嘤环飞,远处有黄牛脖子下铜铃叮当。我真想带你随着牧归的牛群去领略一番早春四月的农家土窑洞,因为那更是黄土高坡上一道独特的醉美风情。


土窑洞,是黄土高坡特有的一种古老的生士穴居形式,素有冬暖夏凉之功效,出现在四千多年前,广泛分布在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甘肃等省。过去,黄土地的人们辛苦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洞,才算安家立业了,然后男人在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家操持家务,生儿育女。
土窑洞,一般分为靠崖式与下沉式两种。靠崖式,就是利用天然土崖壁挖出顶部呈半圆形,进深三五丈的洞,视地势一个院里可并列挖3一5孔,或各自开门,亦可在窑洞侧壁挖出通道,成为套间。窑面多用砖石包砌,上扣挑擔,以防崩塌。下沉式,又称地坑院,是从地面向下挖出七八米以上的地坑,然后在坑壁上挖窑洞,形成三合或四合院落。镶嵌在黄土高坡千沟万壑中后这些遥远山村里,举世闻名的土窑洞曾孕育了一辈辈迎春花般灵秀俊美的女子,一茬茬黄牛犊般壮实的小伙子;也曾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立下过不朽的功劳。
黄土高坡上的一家一户,住的稀稀拉拉,每个院落里的土窑洞或石圈,或砖璇,窑前一溜儿种有花花草草,鸡窝、猪圈就搭在院墙边角。每到春季,窑沿垴畔,院里院外坡洼上都会开满各种各样或种植,或野生的花儿,象一幅幅幽然自如的风景画。此外,窑门两侧通常还会随手挂有一串串红辣椒、玉米穗,以便凉晒,给人一种舒适而别有风味的惬意之感。再看那明亮的窗户上,家家都喜欢贴上红艳艳的剪纸窗花,显得浪漫而悠然。
土窑洞的主人,个个都很看重人气,谁家怠慢了客人,处事不地道,很容易被邻里瞧不起,甚至还会遭到长者的斥责。每逢客人进屋,主人都会请你上炕,并端来一筛子红枣、核桃,或南瓜籽,或旱烟。你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吃,吃的越尽兴主人会越高兴。否则,主人会笑话你“假眉三道,象城里人一样样的小气。"
走到每一处,每一家,阳春四月的黄土高坡呈现给你的都会是盛情的,好客的舒心、纯朴、友善。真的,在黄土高坡,望着满目田园春景,听着随风飘荡的山歌,磕着简单却坦诚的瓜子儿……
朋友,你尽可以沉浸在四月阳春的怀抱里,尽情去体悟黄土地所蕴含的那亘古不变的精神内涵’也尽可以让你那想象力展开翅膀,在黄河流域这块博大的土地上自由驰骋,用心用真情去完成一幅闪亮亮,暖盈盈的黄土高坡风情画吧!这时,你也许会不禁击节赞叹:
黄土高坡四月天,实在具有一种深远而翠格香香的神韵!
不错,我的黄土高坡四月天,红格丹丹,绿格莹莹,粉格嘟嘟,蓝格生生,具有他乡所无法比拟的风土、人情、精神与智慧。

作者简介
苗木,本名苗旭宏产于黄土高坡的雄性汉子,现居重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家协会会员,报告文学家协会会员,山西摄影家协会会员。传世文化策划中心总经理,典型的现实主义者。从不做白日梦,更不自傲,不自卑。香烟爱好者,独处很在行。信奉生活虽艰难,单身也没啥,因为日子过得是心情,所以知足、淡泊就是幸福。
梦里乾坤大,文里日月长。迄今已在全国及港澳台各类报刊发表各类作品2000余篇(首),出版有个人著作80余部。愿以诗文温暖你身心。更愿结交有肝胆之士,共创未来。
大江新诗刊 金露制作
金露,自由撰稿人传世出版策划中心副主编,创建大江新诗刊、大江文苑等文学平台;浦东作协会员、浦东诗社社员;
喜写随笔,作品发表在巜中国诗歌网》《世界诗人》《中国好诗杂志》《中华文化》《现代青年》巜新诗百年.中国当代诗人》《中国爱情诗经》《今音中外文学评论选》《澳门晚报》《文学报》等众多杂志报刊等;偶有作品获奖及展览;参与编写作品被档案馆、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