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龙王(民间传说二十二)
王晓瑜
相传北连河等村有搬龙王的风俗。每逢久旱无雨时节,村里有名望的人便组织村民去朱家店龙王庙搬龙王。
每当搬龙王时,北连河、孝义、龙崮、冯家林等周围20多个村自发组织捐款,搬龙王一行人一般为青壮年劳力。搬龙王需要四人抬轿,抬轿人由组织头领选定,要求前三天不准行男女之事,并需沐浴净身,统一着装,统一佩戴柳枝帽,轿子由柳枝覆盖。
搬龙王队伍由乐队、打伞、举旗、开路、举香者等众人组成。搬龙王时,先由两名执杖人手举红棕色六棱长杖开道,锣鼓队吹吹打打振威,另有举旗队排列两侧,旗上写有“有求必应”四个大字。举香人在龙王轿前,打伞队在龙王轿两侧,随从队伍紧跟轿后,一路上浩浩荡荡,吹吹打打,锣鼓喧天。先到莱芜城东北30里以外的下朱家店村龙王庙内,摆设供品,由当地组织会长与搬龙王一行人的会长,组织人员祭拜,恭请龙王爷起驾,把“小白龙”神像抬来。路人相遇无不躲闪,路旁脱帽下拜。沿途各村早已摆设酒食以拜神灵,并招待抬龙王一行人,再到北连河村西北连员外家摆酒宴、烧纸钱。连员外家是“小白龙”姥娘家,家前有一泉眼常年不干,连通东海(传说是东海龙王予赐神泉)。然后抬神像到城南坡草洼龙潭中取水,并高喊:“取水了,取神水了,下雨了,下大雨了。”抬神水神坛之人在队伍之前,抬龙王爷轿子在后,鸣锣开道,敲敲打打。早有人将藏放几日内下雨的下雨贴偷放在沿路两侧、或草丛、或庄稼地里,由龙王自行寻找,寻到哪个贴即为哪日下雨。行进中,所有人不得乱语,如:渴、累、晒及淫秽等言语。
在抬神像的整个过程中,所走的路线、方向、停留的地点、停留的时间长短全是龙王爷的旨意。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时而东奔,时而西跑,时而上山,时而下洼,时而慢行,时而急跑,即使是十分险要的路段也不会出任何的安全问题。
抬龙王出行中遇到民间问题便会停下来处理,由会长跪地,点香问卦,传龙王爷旨意,处理问题。然后再由伞头唱上几首肯定龙王爷功劳的颂歌,以表谢意。
回到北连河村,村南早已设好了神台,把神位置于神台上,两侧写有“雷声声惊天动地,雨阵阵沟满河平”。四邻八乡村民跪拜,把神水用柳枝洒在村民身上以示下雨。
相传,最先抬龙王时,去汶河以南坡草洼龙潭取水,当队伍到达曹村一带时,寻贴进入当地麻地取到三日下雨贴,抬龙王者按龙王旨意在麻地来回踏巡,把麻地的麻都给踏倒了,麻地主人非常生气,伙同他人把龙王神像抬去县大堂,打官司,要求赔偿。县官不信求雨应验,把抬龙王一行人扣在县大堂。抬龙王一行人就在县大院搭起神台,摆设了香案,供奉起龙王和三日下雨贴,祈求三日内天降甘霖,造福众生。第一天烈日当头无雨,第二天比前日更加炎热,第三天已到午后,眼看时间将至,搬龙王一行人焦急万分,无奈组织会长拿出量粮食用的升,升内装满火药,用红纸覆盖后插入火药内一炷香,点燃后,顶在头顶,祈求上苍,一炷香时间如不降甘霖,组织会长就自爆其身,以表心诚。就在香将燃尽之时,神案之上,龙王神像抖动,狂风大作,朦胧中似有一条长龙飞向天空,天西北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霎时大雨倾盆,一直下到次日凌晨,下得沟满壕平。整个莱芜县普降甘霖,百姓欢呼,全县同庆。县官信服,号令全县官员酒食祭拜、款待抬龙王一行人并派专人送回北连河。自此,搬龙王求雨事宜传遍开来。如果久旱无雨,连河村搬龙王,必下雨,自是灵验。
甘雨过后,四邻八乡杀猪、宰羊,雇用全县最好戏班连唱三天,同声庆贺,敬拜神灵,唱戏三天后按照抬龙王礼仪再把龙王送回朱家店龙王庙。送回时,当地周边村民自发杀猪、宰羊祭拜龙王爷复位,并大摆酒宴,宴请送龙王爷团队一行人。
自此,每遇久旱天气,众邻乡亲,自发捐款捐物,督促北连河抬龙王团队去抬龙王,祈求天降甘霖,风调雨顺。

王晓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黄河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莱芜区诗词楹联协会顾问,莱芜区家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讲师,凤城高级中学凤鸣文学社顾问。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宣传工作先进个人,都市头条2023度十大散文家,莱芜区表现突出文化志愿者,出版散文集《杏坛拾穗》、长篇报告文学《拓荒者的足迹》《人与海》《尚金花》等,曾在《时代文学》《黄河文艺》《齐鲁晚报》《职工天地》《工人日报》《齐鲁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报告文学《山城起舞金凤来》《拓荒者的足迹》分别荣获山东省、莱芜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学征文奖等奖项,长篇报告文学《人与海》入选2022年度青岛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同时入选山东省委宣传部“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入选2024年自然资源优秀图书项目,散文《香山牡丹》被中国作家网选为推荐阅读文章,散文《我的父亲》获首届吴伯箫散文奖,另有多篇文章或被编入不同文集,或被评为多种奖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