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念成牙科诊所记
文/许武章
粤稽天下之民,人色种种,千行百态。有以士而显,有以耕而裕,有以商而富,有以技而名。然机有遇弃之运,智有高低之别,体有强弱之异,身有勤惰之分,故业有成败之效。浪沙淘尽,卒燿于世者能有几何?而吾邑有马君念成者,四者①皆具,故业能成其大,事能成其功。
马君乃莲庄镇石村人也,与新中国同齿。彼于年少,即遭严霜,先是令慈欠安,继而父丧为孤。家运变故,若临深渊。生生所资,难以为继。欲上层楼,已成奢望。无奈辍学,返乡务农,以羸弱之躯,承家庭之重。时年岁十五,小学毕业。一朝沉沦,彼心何甘?遂发愤自励,边耕边读,学中求遇,书中取乐。尤嗜中医之典,尝将《中医入门》《内径讲义》《金匮要略》《中医方剂》诸籍,置于枕侧,朝夕研读,废寝忘食。为登医学之堂,构筑知识之阶。
方怀揣梦想,云帆欲挂,然不测风云突至,天灾祸患陡降。丙午(1966)岁首,元日戌时②,邻有老媪,五保③寡居,燃秸秆以取暖,缘不慎而火起。马君见状,奋身不顾,闯烈焰之境,冒烟呛之险,数次往返,将其背出。其时火焰呼呼,已窜房上顶,己家房舍,已被殃及。多年血汗,累代所积,转瞬间荡然灰烬。事后,村中干部,邻里乡亲,一瓢面,一床被,伸手争援,帮渡难关。经此一劫,马君舍己救人,义感天地;仁爱本性,昭然若揭。彼又受助,乡里亲情,淋漓尽致;拳拳之心,岂敢忘怀!于是乎发心立愿:“倘若他年梦圆,誓必回馈社会。”由是学愈益勤奋,劳更不惜力。
曾几何时,乡村缺医少药,百姓患疾,小病拖,大病撑,既损百姓健康,亦导因病致贫。待至戊申之岁(1968),中央施令④,天下从风。设村级保健,行合作医疗,培赤脚医生⑤。三大法宝并施,医疗困局得破。缘马君性喜岐黄⑥,小有基础,故大队荐举,社员⑦公议,以不二人选,跻赤脚行列,有缘于各级培训,悬壶济世之梦遂圆。于是肩跨药箱,奔波于田间地头;切脉问诊,穿梭于邻里坊间。若遇疑难杂症,蜷居于环堵⑧,汲汲于医典,废寝于忘食,冥冥于苦思。偶有所得,随身札记,累岁所积,凡在千万余言。已而临床经验渐丰,医疗技术日进。
赤脚医生,一职多能;村室⑨建设,五脏俱全。虽救村民以危急,然专科缺医难尽美。若口腔牙医,尤为稀缺。村民犯病,痛苦难忍,击其头,撞其墙,病态百出,难以名状。倘若问医,无外乎消消炎,去去火,至于它法,难以应对。鉴于此,马君忧于心,急于民,誓言难关再度,转而专攻牙医。遇到难题,内则查书籍,外则求名家。刻苦进取,几经实践,终掌牙治一技,初具开办专科之能。
岁至庚申(1980),春回大地,杏林争艳。马君抢抓机遇,大胆决策,移医船城⑩,开办牙科诊所。本欲怀揣梦想,施展抱负,然村医所学,难撑临床所需。于是乎多策并举,自我提升:一则刻苦自学,取经于经典专著。一则注重进修,实践于正规医院。一则订阅刊物,了然于知识更新。一则不耻下问,求教于长者同行。一则勤于动笔,总结于临床点滴。一则撰写论文,刊登于国际杂志。医疗基础,得以夯实;牙治技艺,日渐精进。慕名者接踵而至,马君亦名声鹊起。
论及马君盛名,余虽早已耳闻,然道不同途,故无缘于往来。待至今岁荷月某日,受邀于马君诊所,方始相识。余相其面,容颜红润,慈祥和善。观其体,器宇轩昂,步履稳健。闻其声,嗓音洪亮,底气十足。对其话,才思敏捷,谦谦有礼。虽年近八秩⑪,然精神矍铄,风姿犹存。
若夫牙科诊所,处锦屏山下,船城闹市,坐南北向,有楼三层。审视其室,宽敞明亮,三千方尺⑫多有余;物摆井然,清新雅致可宜人。导医药房、诊断治疗、消毒化验、废物处理,诸室齐备,布局规范。全影拍片、口腔种植、综合治疗、超声波段,专业器械,一应俱全。制度管理、健康教育、牙病防治、愈者锦旗,林林总总,饰以壁间。然最耀目者,莫过于铜质奖牌,若“新世纪劳动五一奖章”“中国优秀传统名医”“洛阳市百佳科技实业家”“洛阳老字号”“宜阳十佳”等殊荣。其事迹亦往往现于影视,见诸报端;荐于政协,履职委员。遂有缘于参政议政,亦有幸于服务桑梓。
瞩目三楼,另辟一室。置桌案,安书架,铺毡垫,备纸砚,挂卷轴,设茶台。既为书斋,兼以茶室。马君行医暇余,则置身其中,或操管临池,或著文成章。若有朋至,则煮茶以待,或品书论道,或叙旧话今。故而书法文章,自成一格。同道志友,皆乐从游。虽马君身非科班,然学识之博,不亚于硕学通儒;志向之雅,有恃于持恒修为。
今则我等序坐,品茗闲叙。谈及诊所,话语颇多。坐中客曰:“马君进城创业,仅店一楹,简陋至极,步履维艰。几经风雨,几番拼搏,几易其址。方创今日之业,方置今日之产。功成,彼牢记初心,不忘使命。邦⑬有祥异,踊跃捐献;乡有公益,慷慨解囊;邻有困顿,援手相助;亲有急难,无偿帮衬;晚⑭有学技,悉心传授。其善举多多,一言难罄。”余曰:“马君损己利他,回报社会,令闻嘉誉,早有耳闻。”
茶叙间,马君言及贤助⑮,慨从心生,情溢眉间,喟曰:“若谓吾今所成,拙荆⑯之功不可没也。吾妇姓韩氏,名素琴,身出农村,家境贫寒。其父瘫痪早逝,其母听力遇碍。十四劳耕作,十六进工厂。以微博之入,养一家之口。十七于归吾室⑰,既忙于上班,又操劳持家。上侍老,下育小。忙中抽空,至诊所,忙倒杂。平素间,诲迪子女,尤以为重,慈训并施,爱教结合;省却吾心,安于诊所。吾等育二女一子,皆知书明理,敦亲睦族,其德其行,颇有母风。”闻言至此,不禁肃然。“家有贤妻,胜过良田万倾”之谚,于此可验矣。
大凡成其事者,必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⑱”之砥砺,方达功成之彼岸,马君之事亦然。彼以牙技行世,以道德治医;以精湛之术为民,以仁爱之心救人。成其业,济于世;和其家,睦于邻。真乃事业功成者,人生之赢家。是为记。
宜阳后学 许武章撰
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一日完稿于三乡古镇
自注:
①四者:即上文中提到的机、智、健、勤。
②元日戌时:元日,大年初一。戌时,晚上7至9点。当年失火时间为晚上八点半。
③五保:依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对于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一定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④中央施令:1968年9月10日,经毛主席批示,《红旗》杂志发表题为《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调查报告,第一次将农村半医半农的卫生员正式称做“赤脚医生”。为解决农村缺医少药问题,构建农村保健站,培训赤脚医生,开展合作医疗,时称农村卫生工作的“三件法宝”。
⑤赤脚医生:指乡村中没有纳入国家编制,“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人员。
⑥岐黄:指黄帝和岐伯,传说是中医的始祖。后以“岐黄”代称中医。
⑦社员:人民公社时期,对村民的称呼。
⑧环堵:形容狭小、简陋的居室。
⑨村室:村卫生室。
⑩船城:今宜阳县城。
⑪八秩:八十岁。
⑫方尺:一平方尺。
⑬邦:国家。
⑭晚:晚生。
⑮贤助:指妻子。
⑯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
⑰于归吾室:嫁给我为妻。于归,出嫁。室,妻子。
⑱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典出《孟子·告子章句下》。意为使他的心意苦恼,筋骨劳累,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
许武章,男,汉族,自号鹿苑樵夫,生于1958年4月,1975年元月参加工作,大专文化,河南省宜阳县柳泉镇鱼泉村人。先后服务于宜阳县外贸局、宜阳县经联社、宜阳县卫生局、洛阳好射手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近年来,校注民国7年版《宜阳县志》(合著),全书约108万字,2012年12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结集《宜阳文史拾遗》,全书约50万字,2022年8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编著《印象宜阳——风土篇》(合著),全书约30万字,2024年元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