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刊名家进名城”系列活动第十期《时代文学》“与人民同行”文学普及活动走进济宁
5月17日,“名刊名家进名城”系列活动第十期《时代文学》“与人民同行”文学普及活动走进济宁在祥通集团多功能厅举行,邀请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孙书文,中国艺术研究院传记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代作家研究》主编张元珂作为主讲嘉宾为全市基层作家代表授课。济宁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黄秀杰,市文联副主席张国营,中国作协会员、孟子研究院原党组书记、院长陈晓霞,省作协会员、济宁市任城区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杜红英,省作协会员、济宁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朱荔芳,省作协会员、济宁市兖州区税务局第二分局一级主办白雪源,市作协会员、济宁市发改委济宁市服务业办公室原主任张开柱;济宁市作协主席张建鲁,市作协副主席柏祥伟、纪广洋、范金泉,市作协秘书长周中祥、副秘书长满涛、纪秀目、孙本广,兖州区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侯子君、副主席田暖、副秘书长李西全等和各县(市、区)作协作家代表、文学爱好者及媒体记者等70余人现场参加活动。活动由济宁市作协主席张建鲁主持。
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黄秀杰在讲话时表示,刚才孙主席、张主编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和创作实践,为现场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文学盛宴。
孙主席的讲座以托尔斯泰创作实践中所面临的“困惑”为切入点,结合中外文学史中丰富的实例阐释了文学创作中的“困惑”与作品艺术水准之间的紧密关联,从文学的“本性”和作家内心与外在世界的冲突等角度入手分析了文学创作中的“困惑”的深层来源,犀利指出了文学工作者在创作实践中缺乏深沉“困惑”的问题,勉励文学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深入融会贯通传统中国文论和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理论精华,以深沉的“困惑”与思索创作推出更多令读者“为它哭,为它笑,而且热爱生活”的优秀作品;张主编的讲座系统回溯了中国短篇小说篇幅流变的历史经纬,精准道破了当代中国文坛短篇小说篇幅愈发“浮肿”的“痛点”及其深层原因,详细阐明了短篇小说以“短”写“长”、以“轻”显“重”的艺术特质,为文学工作者锻造文质兼美、言简义丰的短篇小说精品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两位名家的讲座既有对文学理论的深刻解读,又有对创作实践的鲜活指导,既有学术的高度,又有情感的温度,必将对我市文学工作者拓展创作视野、提升创作水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她指出,市作协要持续绷紧出精品推力作工作弦,在持续擦亮“名刊名家进名城”活动品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工作思路,走出去对接国家级重点文学奖项评委库专家和创作精英,在“为我所用”上不断增智赋能,为济宁文学工作者勇攀文学高峰提供更为充盈的智力支持。她强调,广大文学工作者要锚定上级常设重要文学奖项申报要求精准设立创作冲奖目标,为推出文学精品奠定坚实基础;要深入挖掘济宁文化资源“富矿”,打通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要聚焦当前地方重点工作和发展建设成就精准选题、精深创作,书写好新时代的“济宁故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人民群众创造新生活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营养;要积极推动文学与影视、戏剧、数字技术的跨界融合,让传统的文学形式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市作协主席张建鲁在主持时首先代表济宁市作协,向在百忙之中莅临济宁为文学工作者传经送宝的两位文学名家致以真挚的谢意!他表示,刚才孙主席以“托尔斯泰的选择与作家深沉的困惑—从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的一段引文谈起 ”为题,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工作,讲述通俗易懂又慷慨激昂,旁征博引,高屋建瓴,给人以深刻启迪,希望大家课下好好思考,认真琢磨,进行充分的消化和吸收,用以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张元珂主编以“短篇小说的‘短’与‘长’及形态新变”为题,结合自己长期对文学的研究工作和创作生活的实践及经验总结,就短篇小说的“短”与“长”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形态方面的新变化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分析,为现场文学爱好者带来了一场头脑风暴以及文学盛宴。市文联黄主席的讲话热情洋溢,总结的深刻到位,特别是为今后作协工作和作家作品创作指明了方向。
参加活动的作家们表示,讲座十分精彩,让人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使人茅塞顿开!将以此次文学讲座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创作水平,努力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质的精品佳作。
文/鲁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