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文脉铸禅魂:四祖道信在故乡的精神图腾
文/周中金/退役军人、湖北省武穴市住建局退休人员
诵/云中鹤
在广济(今湖北武穴)的青山绿水间,禅宗四祖道信的身影早已超越宗教人物的范畴,化作镌刻在地域文化基因里的精神丰碑。这座浸润着千年禅意的土地,以独特的方式铭记、传承着道信的智慧与慈悲,让其思想在世代广济人的血脉中奔涌不息。
广济人对道信的追思,始于充满神性的生命印记。传说中道信诞生时浴佛井的奇香、幼年随母攀登灵山时“天地苍茫,一老一小”的朝圣图景,不仅是“灵山浮渡”这一广济十景之一的由来,更成为广济人心目中禅意最初的具象化表达。那蜿蜒流淌的溪水、云雾缭绕的灵山,连同母子二人虔诚的步履,共同勾勒出广济人对禅修最本真的理解——修行并非遥不可及的彼岸,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澄明心境。这份记忆如同文化密码,让道信的形象从历史深处走来,与广济的山水草木融为一体。
道信“农禅并重”的理念,在广济大地结出了跨越千年的硕果。横岗山中,他带领僧众垦荒辟田,将野生山药培育成“佛手山药”;层峰山下,寺庙与农田相映成趣,劳作与诵经并行不悖。这种将农耕与修行结合的方式,不仅塑造了广济佛教寺院“自给自足”的生存模式,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济人的生活哲学。时至今日,广济民间仍流传着“耕读传家”的古训,农民在田间劳作时默念佛号,工匠在制作器物时秉持匠心,这种将日常劳作升华为精神修炼的智慧,正是道信禅法最生动的延续。
作为“大医禅师”,道信留给广济的不仅是医学智慧,更是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他用山中草药为百姓治病,留下三月三吃菜粑的食疗习俗;以禅宗智慧开导病患,将“疗愈身心”的理念深植于广济文化土壤。广济民间至今保留着“禅医结合”的传统,乡村郎中在抓药问诊时常以禅语开解病人,药铺里悬挂的“心正则药灵”匾额,无不彰显着道信精神对广济医疗文化的深远影响。
然而,道信文化的传承并非一帆风顺。当梅川庙会因种种原因中断,广济人心中难免泛起失落与惋惜。这座传承数百年、以纪念道信为核心的庙会,曾是广济人寄托信仰、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庙会上的禅乐梵音、祈福仪式,以及围绕道信故事展开的民俗表演,构筑起广济人与四祖跨越时空的对话桥梁。中断的不仅是一场活动,更是维系地域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这也让广济人愈发意识到保护与弘扬道信文化的紧迫性。
在广济,道信的精神早已超越宗教范畴,成为凝聚人心的文化符号。从文人墨客创作的《浴井赋》,到民间口耳相传的禅修故事;从寺庙中庄严的道信法相,到田间地头农民质朴的修行实践,道信的智慧如同广济的母亲河,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命。他不仅是禅宗史上的璀璨星辰,更是广济人在时代浪潮中坚守文化根脉、追寻精神家园的永恒灯塔,指引着一代又一代广济人在传承与创新中,续写属于自己的“禅意人生”。
主播:云中鹤,男,1956年生,大连市人。1977年应征入伍,在海军部队历任排长、连长、军务参谋。团职军官转业至地方后,先后从事过政法、纪检监察、宣传等项工作。热爱体育运动和文学艺术,是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