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诗协十周年
王永标
构筑词坛正十年,新风古韵种尧田。
嘉禾滴露研红墨,锦浪征帆挂彩笺。
报国倾听长短句,齐家细读抑扬篇。
蜚声闻得京都讯,诗县头衔又一员。
诗评
十载耕耘绽诗花,古韵新声谱华章——评王永标《阜宁诗协十周年》
王永标所作《阜宁诗协十周年》一诗,以凝练的笔触、工整的对仗和饱满的情感,回顾阜宁诗协十年发展历程,赞颂其斐然成就,展现诗词文化在地方发展中焕发出的蓬勃生机与深远意义。
首联“构筑词坛正十年,新风古韵种尧田”开篇点题,“构筑词坛”直接点明诗协的创立与发展,“正十年”强调时间跨度,奠定庄重纪念的基调。“新风古韵种尧田”运用比喻,将诗协比作耕耘文化的“尧田”,把创作的诗词喻为“新风古韵”,形象地展现出诗协传承与创新并举,在诗词沃土中辛勤培育文化成果的坚守。
颔联“嘉禾滴露研红墨,锦浪征帆挂彩笺”延续比喻手法,进一步描绘诗协创作的繁荣景象。“嘉禾滴露”既象征着诗词创作如禾苗般汲取养分、茁壮成长,又暗喻诗人从生活中汲取灵感,“研红墨”将创作过程具象化;“锦浪征帆”则以壮阔的意象,展现诗人们在诗词海洋中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的姿态,“挂彩笺”突出诗词作品的绚丽多彩与丰硕成果,对仗工整且极具画面感。
颈联“报国倾听长短句,齐家细读抑扬篇”,视角从创作延伸到诗词的社会价值。“长短句”“抑扬篇”代指诗词,诗人认为诗词不仅是文学创作,更承载着“报国”“齐家”的使命,强调诗词在弘扬家国情怀、传承文化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赋予诗协创作更深厚的社会意义。
尾联“蜚声闻得京都讯,诗县头衔又一员”以喜讯收束全诗,点明阜宁因诗协的努力获得“诗县”称号,“蜚声京都”突出阜宁诗词影响力之大,“又一员”既展现阜宁在诗词领域的新突破,又暗含对诗协未来发展的期许,喜悦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从艺术手法看,全诗严守律诗规范,对仗工整,用词精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抽象的文化概念与创作过程变得生动可感;情感表达真挚自然,从回顾到展望,层层递进,将对诗协的赞美与对诗词文化的热爱融入字里行间。若论不足,部分语句稍显直白,如尾联直白陈述喜讯,在含蓄韵味上稍欠火候,但整体而言,此诗以高度概括的语言和热烈的情感,为阜宁诗协十年成就留下了精彩的诗意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