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世界的声音
文/鲁宁
鸽子飞向太空
我们却忘记森林
此刻,你听没有听到世界的声音
小鸟渴望蓝天
青蛙翘望白云
此刻,你听没有听到世界的声音
一枚橄榄枝
落在大树下
此刻,有没有听到世界的声音
去新疆他穿过罗布泊
到非洲有人穿过撒哈拉沙漠
我们的黑人兄弟,头上看不到白云
你还记得《热爱生命》里的那个钓海者吗
徒步万里你看到南极冰川上的企鹅
那只北极熊你可听到它夜间打呼噜的声音
我们忘记不了动物奔走的丛林
狮子老虎大象各有领地
小松鼠一生却挚爱着那片松林
小河里鱼儿尽游
大海里鲸鱼翻浪
为什么有人却记得那孩子在送鸡毛信
红星闪闪放光彩
夜间的北斗星为什么那么迷人
我读到战争与和平
我看到巴黎圣母院那个敲钟人
也许百年孤独见证你还是那个鱼儿
拿起三把斧你是不是就是那个程咬金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大陆却在那头
满世界里寻找乡愁
天涯恨是不是游子的尽头
战乱中那抹炊烟
弃子啊,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家乡的重建
心中的那片海
它不是红海也不是地中海
蓝天下鸽子飞来
我听到那和平鸽的声音__
2025.05.19
于喧嚣中捕捉世界的多重交响——评鲁宁《倾听,世界的声音》
鲁宁的《倾听,世界的声音》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意象,构建起一个充满哲思与人文关怀的诗歌世界。诗人以“倾听”为线索,串联起自然、生命、历史、社会等多元维度,在轻盈与沉重交织的笔触中,呼唤人们对世界的关注与思考。
诗歌开篇以“鸽子飞向太空/我们却忘记森林”形成强烈的意象反差,现代文明对自然的背离跃然纸上,奠定了诗歌深沉的基调。随后,“小鸟渴望蓝天/青蛙翘望白云”等诗句,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生灵以情感与渴望,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却又暗含忧虑的生态世界。橄榄枝的出现,巧妙地引入和平的主题,自然与人文在此交汇。
诗歌的中段,诗人将笔触拓展到广袤的世界图景。从罗布泊、撒哈拉沙漠的穿越,到对黑人兄弟生存环境的关切;从《热爱生命》的文学意象,到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的生态图景,跨越地理与时空的界限,展现出世界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狮子老虎大象各有领地/小松鼠一生却挚爱着那片松林”,既描绘了自然生态的和谐,又暗含着对生态平衡的思考;而“为什么有人却记得那孩子在送鸡毛信”“红星闪闪放光彩”等诗句,将历史记忆融入其中,唤起人们对过去的缅怀与对当下的责任。
后半部分,诗歌进入更为深刻的人文与情感层面。从《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到“百年孤独”的文学隐喻,从乡愁的细腻抒发到对战争与和平的深沉思索,诗人在古今中外的文化符号与现实场景中穿梭。“战乱中那抹炊烟/弃子啊,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家乡的重建”,直白而尖锐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与创伤,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歌结尾,“蓝天下鸽子飞来/我听到那和平鸽的声音”与开篇呼应,形成完整的闭环。和平鸽的意象再次强化了诗歌对和平的呼唤,在经历了对世界种种现象的铺陈与思考后,最终将情感落点于对和平与美好的向往,给人以希望与慰藉。
在艺术手法上,诗歌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节奏张弛有度,意象的跳跃与转换自然流畅。通过虚实结合、时空交错的手法,将宏大的世界图景与细腻的个人情感相融合,使诗歌具有丰富的层次感与厚重感。
然而,诗歌在部分意象的运用和衔接上稍显繁杂,若能在某些段落进行更为精炼的处理,或许能使主题的表达更加聚焦与深刻。但总体而言,《倾听,世界的声音》以其开阔的视野、深沉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世界的敏锐洞察与人文情怀,是一首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