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木舒克第三期竹笛吹奏培训班开班语
作者:杨东
尊敬的各位学员:
大家好!
第三期图木舒克竹笛吹奏培训班正式开班了。感谢师市领导的推荐与师市文化馆的信任,让我有机会担任本班授课老师。在此,我谨向师市领导、文化馆及各位学员致以诚挚的谢意与热烈的欢迎!
一、自我简介
我是杨东,笔名天然、易然,2016 年退休前任职于中国新闻社兵团支社,担任社长及《兵团新闻网》总编辑。退休后,承蒙第三师图木舒克市 “银星计划” 的支持,2023 年起受聘为师市融媒体中心顾问,继续以专业知识服务基层文化事业。
我的人生经历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紧密相连 —— 生于甘肃民勤农家,60 年代初随母亲落户兵团第一师三团,务农、从军、执教,而后在地省报、国家通讯社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退休后笔耕不辍,著有《塔河纪事》《湘军出塞》等多部报告文学集、散文通讯集及连环画作品。大家可随心意,称呼我 “杨东”“老杨” 或 “杨老师”。
二、竹笛:千年传承的民族瑰宝
中国竹笛是极具代表性的吹孔气鸣乐器,因以竹制、横持演奏,又称横笛。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在汉代墓葬出土文物与画像砖中,已可见六孔横笛及吹笛图像。唐代诗人李白曾以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的诗句,赞叹竹笛音色的穿透力与情感张力。历经千年演变,竹笛至今仍是民间戏曲、曲艺及器乐演奏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以其丰富的技巧、鲜明的民族风格,成为流传最广的中国传统乐器之一。
三、为何学笛:超越技艺的人生价值
各位为何而来?或许有人目标清晰,有人尚在探索;有人因热爱 “好玩”,有人因从众或他人建议。但无论初衷如何,行动本身即是意义的起点。让我们先思考:掌握一门乐器,究竟能为人生带来什么?
从科学角度看,器乐学习是对大脑与肢体的全方位锻炼:
开发智力与协调性:演奏需耳、眼、手、脑协同,促进左右脑均衡发展;
培养心性与耐力:规范练习可淬炼自律、坚韧的品格,对抗浮躁与懈怠;
提升综合素质:音乐感知力与专注力的提升,可迁移至学习、工作与社交,甚至间接助益语言、数学等学科能力(如外语听力与乐感的正相关)。
从精神层面看,音乐是心灵的避难所与升华之路:
它能排解压力、调节情绪,在音符中构筑独属的精神家园;
能成为社交纽带,以乐会友拓宽人生圈层;
更能通过艺术审美,提升文化修养,塑造豁达的人生观 ——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
四、学笛必修课:做好两种准备
竹笛易学难精,欲登堂入室,需先筑牢两块基石:
(一)精神准备:以自律成就自由
吹笛如人生,非自觉无以成其事。
我始终相信:思想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强度。回顾我的人生轨迹,正是早年学笛的经历,为命运埋下转折的伏笔 ——17 岁因笛艺被招为 “文艺兵”,在部队因创作获奖踏上文学之路,退役后考入师范院校,从教师到记者,直至退休后仍以专长服务社会。若没有当年 “以笛改变人生” 的规划与坚持,便不会有今日的多元人生体验。
对退休者而言,学笛是重启精彩的契机:告别被动的 “养老” 状态,以艺术追求实现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对在职者而言,学笛是修炼心性的道场:从音符的精准把控中,领悟 “严谨治学、专注成事” 的职业精神。
具体要求:
时间投入:初期 3 个月,每周一至周五晚 9:00-10:30、周末上午 11:00-13:30 固定学习,每日课后至少自主练习 1 小时(半年内每周累计不低于 12 小时);
心态建设:戒懒(拒绝拖延)、戒愁(不惧挫折)、戒独(开放交流)、戒从(保持主见),以 “日拱一卒” 的耐心,夯实吐纳、指法等基本功。
(二)物资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请各位学员购置 A、F、G、大 C、大 D、大降 B 调共 6 支优质竹笛(采购事宜可联系班长秦琳)。不同调式适用于多样曲风,齐全的装备是系统学习的基础。
五、致学员:以乐会友,共赴成长
竹笛学习不仅是技艺的精进,更是人格的修炼:
对集体心怀敬畏,与同伴相互扶持,在交流中碰撞灵感;
对艺术保持谦逊,摒弃 “急功近利”“轻视基础” 的浮躁心态;
对自我严格要求,远离偏执、吝啬等狭隘性格,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入 “笛友共同体”。
当你学会用腹胸之力吹响第一个音符,当指尖在笛孔间流畅跳跃,当旋律从混沌走向清晰 —— 你收获的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对自我的重新认知:原来专注可战胜惰性,坚持能创造奇迹,而艺术,终将回馈给热爱它的人以生命的丰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吹笛如此,人生亦如此。
今日相聚,愿我们以竹笛为舟,在音符的长河中溯流而上,既寻得技艺的精进,更遇见更辽阔的精神天地。
现在,让我们拿起竹笛,用第一个音符,开启这场充满期待的旅程!
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
杨东,笔名 天然 易然 柔旋。出生于甘肃民勤县普通农民家庭,童年随母进疆,落户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三团。插过队,当过兵和教师;从事新闻宣传工作30年。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新疆报告文学学会第二届副会长。著有报告文学集《圣火辉煌》《塔河纪事》和散文通讯特写集《阳光的原色》《风儿捎来的名片》,和他人合作报告文学《共同拥有》《湘军出塞》《天之业》《石城突破》《永远的眺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