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峡是武陵源南大门,是武陵源城区出入张家界市城区的必经之地。武陵源景区唯一一首古代摩崖题诗就在百丈峡,诗作者叫胡桂芳,明朝人。
明朝时期乃至以后的清朝时期,百丈峡成为慈利与永定之间相互往来的一条官道。百丈峡全长约15华里,十分逼仄,当时左岸仅建有一条石径,谷底便是百丈溪。
明朝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上层统治者秉承天下一家、华夷无间的观念处理民族事务。在“大一统”观念指引下,明朝充分尊重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传统,又结合时代需要推行特点鲜明、灵活多样的卫所制度,是军事制度和疆域管理体制的复合体。
明朝初期,在今张家界市域内的慈利县江垭镇和永定城区分别设立了九溪卫和永定卫。百丈峡正好位于九溪卫和永定卫之间,成为一条军事要冲,九永两卫的军政人员经常通过百丈峡相互往来。
明朝万历26年,即公元1598年,时任分守上荆南道兼九永兵备右参政胡桂芳45岁,正是年富力强、激情犹在的年纪。这年一个大雪纷飞、北风呼啸的冬日,胡桂芳率领他的一众将士从九溪卫出发,到永定卫执行公务,匆忙但又诗意地穿越了一次百丈峡。
昨日紧赶慢赶,胡桂芳和他的人马才从九溪卫赶到索溪峪。一大早起床后,胡桂芳看见屋外大雪还在下个不停,遥望百丈峡一带白茫茫一片,朦胧中笋立的石峰就像是戍边的将士,挺拔而威武。因为军情紧急,不可久留,吃过早饭后,胡桂芳要率领将士们继续赶路。穿戴好戎装,跃上战马,胡桂芳更加显得高大威猛。他率领将士们径直朝百丈峡而来,因为这是通向永定卫的必经之路。
一走进百丈峡,胡桂芳仿佛进入了另外一片天地。眼前是一个幽深的峡谷,谷中是一条溪流,两岸是峭壁,悬崖之上耸立着无数石峰,石峰之上还生长着许多松树。一条石板路在峡谷的左岸悬崖之上蜿蜒,头顶上只有一线天空。峡谷里,北风呼啸,比峡外的风大了许多。此时,胡桂芳感觉军情越紧风雪越大了。
进入峡谷100米左右,胡桂芳骑马来到插旗峰下。插旗峰是一座孤立的石峰,从谷底拔地而起,高耸入云,据传这是当年土家天子向大坤驻军插战旗的地方。驻马插旗峰下,胡桂芳自下而上仔细端详,直至仰望峰顶,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同时,胡桂芳顿觉插旗峰就像自己腰上的宝剑,锋芒毕露,直指苍穹。他立刻意识到,他们已经进入了一道雄关,一处兵家必争之地。他迅疾策马越过百丈溪到左岸,从插旗峰下踏上了悬崖下一条崎岖的石径。
走在石板路上,道路狭窄,胡桂芳只好下马,让马夫牵着马在前面走,他自己在后面亦步亦趋地跟着。他边走边看,一边赶路,一边欣赏沿途风景。由于路滑,他扶着石壁缓慢前行,脚下却是万丈深渊,溪流声在寂静的山谷里不绝于耳,滑落的石头不时掉进谷底,很久才传来回声。因此,在此险境,胡桂芳和他的将士们不敢有丝毫粗心大意。
不知过了多久,胡桂芳来到百丈峡壁处。他感觉这是一处赏心悦目的所在。一石壁从谷底横空而出,笔直向上,顶天立地,高约百丈,宽约三百丈。百丈峡壁对岸的左边有一处峰丛,石峰林立,若人若仙,站立在风雪中,近在咫尺,似乎伸手可以相拥;右边有一个村落,掩映在峰林下树丛中,白雪皑皑中有炊烟袅袅升腾。仰望头顶苍穹,峡谷深邃如井,冬云不断聚散,时空在此坍缩。胡桂芳恍若穿越时空,来到眼前这片世外桃源,心中诗意油然而生。
胡桂芳此时虽然是一身戎装,但是仍遮不住一颗活泼躁动的诗心。
江西抚州金溪游垫村历来文风鼎盛,胡桂芳便是从这里走出来的明朝文进士。胡桂芳与大名鼎鼎的剧作家《牡丹亭》作者汤显祖不仅是抚州同乡,而且还是儿女亲家。汤显祖以文章惊艳天下,胡桂芳以杀敌建立功勋。他们性格相近,正直为民,既是姻亲之交,又是诗词之交。
站在百丈峡壁之下,胡桂芳顶风冒雪,诗意葱茏,便口占一绝:“峡高百丈洞云深,要识桃源此处行。戎旅徐行风雪紧,谁将兴尽类山阴。”
花了将近一个时辰,胡桂芳才带领他的将士们走出百丈峡。胡桂芳累并快乐着,因为他带领他的将士们走进了世外桃源,领略了人间仙境,并将美好感受凝成了一首七言绝句。
傍晚,胡桂芳率领将士们到达永定卫。等大家安顿好后,胡桂芳意兴盎然,又泼墨挥毫,将吟百丈峡的七言绝句抄写了下来。
景因诗而著名,诗因景而不朽。明朝万历二十七年,即公元1599年正月二十七日,永定卫指挥张国将督工将胡桂芳吟百丈峡的七言绝句镌刻于百丈峡壁下沿的石壁之上,成就了武陵源景区唯一古人题壁诗。
“峡高百丈洞云深,要识桃源此处行。戎旅徐行风雪紧,谁将兴尽类山阴。”胡桂芳这首《吟百丈峡》七绝,被许多人引用过,但是我未曾见有人解读过这首诗。今天,我就尝试着进行一次解读。
诗的首联是说:百丈峡峡高谷深,百丈有余,名副其实;人在深谷如井底,只能仰望一线天空,云朵高远,苍穹深邃。要想了解世外桃源,就来这里看看吧。这是写实,浅显易懂。
诗的第三句也是明白如话:风雪交加,未有停歇,影响了行军速度,我们不得不走得很慢。
整首诗的难点在第四句。古诗词不仅重格律,而且爱用典。用典是古诗词写作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用典就是引用古代的故事或者传说,不仅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此诗第四句就用了一个“山阴乘兴”的典故。
“山阴乘兴”现在是一个成语,讲了一个书圣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王子猷(王徽之)即兴访友的典故。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下大雪,他从睡梦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小酌。一边喝着小酒,王子猷一边四处张望,看见窗外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踱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突然间,他此时想到了好友戴逵,而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于是连夜乘小舟前往。黎明时分,王子猷到达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了,没有去见戴逵。有人问他为何如此。王子猷解释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到戴逵呢?”“山阴乘兴”中的“山阴”是王子猷的居住地,用以借代王子猷。
“谁将兴尽类山阴”的意思是说,胡桂芳率领将士们行军经过百丈峡,因为风雪交加,一直不停歇,再加上悬崖之上道路崎岖,行军速度很慢,有时间从容地欣赏了百丈峡世外桃源般的美景,像王子猷一样乘兴而来、兴尽而归,了却了一段旅游的雅兴。
光阴荏苒四百年,摩崖题诗今犹在。胡桂芳诗意游览百丈峡的情景,仿佛仍在眼前。
因为旅游发展的需要,1991年,武陵源区在百丈峡兴建了一条双车道公路,在插旗峪连通了通往慈利县和永定区的公路。
2019年,武陵山大道建成,在百丈峡又新建了双车道高架公路,武陵源南大门被拓宽,武陵源至张家界市城区由原来的双向两车道变成了双向四车道,彻底解决了武陵源南大门旅游交通瓶颈问题。
由于百丈峡段双向四车道蜿蜒穿行在峡谷中,高低错落有致,两边是无数石峰耸立,乘车出入百丈峡,仿佛穿越到世外桃源一般在另一个时空里漫游,令人心旷神怡。因此,自2019年武陵山大道建成以来,许多拍摄百丈峡公路的图片和视频在网络上频繁传播,引发持久热议,致使武陵山大道百丈峡段成为“网红公路”。
网红公路穿峡过,百丈雄关鉴古今。世外桃源依旧美,刷新故事与主人。

作者简介:胡少丛,男,土家族,中共党员,最初在武陵源区当中学教师,后来改行到武陵源区委宣传部工作,历任武陵源区文明办主任、文联主席、武陵源区政协提案和委员学习联络委员会主任等职,现任武陵源区政协办四级调研员;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毛泽东文学院第11期学员;著有《铭记武陵源》(散文集)、《诗意旅程》(诗集)、《梦萦三千峰》(长篇小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