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山歌润童心,民法典护成长路
作者:刘弼德
“民法宝典常相伴,养成学法好习惯,人人从小学好法,美好生活更灿烂……”
在法治的阳光下,孩子们的笑脸更加灿烂。2025年5月,龙师附小桃江校区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以“典育青苗,法伴成长”为主题的民法典宣传月活动。当清脆的童声在校园里响起,一首首朗朗上口的普法山歌,如同春日里的细雨,悄然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增添了一抹法治的底色。
初至桃江普法行
龙南市司法局桃江司法所新仼所长唐仕根 ,身形挺拔,面容和蔼,眼神里透着温和与坚定。5月15日,也就是他来桃江报到第二天,便匆匆赶到龙师附小桃江校区,为同学们上普法课。课堂上,他翻开《民法典》,指着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文具、书本等生活实例,向同学们讲解财产保护和监护人责任。说到动情处,他微微俯身,目光温柔地扫过每一位同学:“大家也不希望因为自己的行为让爸爸妈妈操心、承担责任吧?”话语语重心长,满是对同学们的关怀与期望,让晦涩的法律条文变得清晰明了。
普法山歌进课堂
“未成年人保护好,家庭学校责任牢。高空抛物要禁止,安全意识记牢靠……。”普法课堂上,桃江司法所的宣讲员,带上精心创作的普法山歌走进教室。将民法典中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条款编入本地山歌调子,明快的旋律瞬间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这种“接地气”的普法形式,源自宣讲员的精心设计,他们走访民间艺人,结合当地传统山歌的韵律,创作了《民法典是好东西》《法纪条文记心膛》系列普法山歌,让“隐私权”“监护权”“侵权责任”等法律概念,随着悠扬的旋律深入人心。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写满法治山歌歌词的智慧屏上。宣讲员手打着节拍,站在讲台前领唱:“山歌唱起学法忙,法纪条文记心膛,人人从小学好法,幸福生活万年长。”全班45名学生跟着哼唱,起初调子有些零散,但都认真模仿。宣讲员抬手示意齐唱后,歌声渐次扬起,从山涧细流汇合成清亮的溪流,响彻校园。
“天贵在于有太阳,地贵在于有粮仓。民法典是百科书,为人处事指方向。”当歌声结束,教室里短暂的寂静后爆发出掌声,同学们眼中闪烁着光芒,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红色故事润童心
除了寓教于乐的有趣山歌普法,活动还通过红色故事深化法治精神的传承。为浓厚气氛,宣讲员给同学们讲了一个红色故事:
1947年1月12日,15岁的刘胡兰因叛徒出卖被捕。面对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的威胁,她不出卖同志,从容走向铡刀,牺牲在山西文水云周西村。毛主席听闻后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她用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怕死不当共产党”的誓言,成为革命英雄主义的象征。犹如我们客家山歌唱道:
“胡兰英名传四方,铡刀面前志如钢。忠魂化着法之种,护得人间正义长。”
宣讲员歌声未落,教室里便响起轻轻的啜泣声。有位女同学趁热打铁说:“当年胡兰姐姐用生命守护集体的秘密,民法典教会我们保护好自己的秘密。隐私权,就是守护自己和他人的‘小秘密’——手机号、家庭住址别随意晒,聊天记录、密码不轻易告诉陌生人,这既是尊重自己,也是守护安全。”同学们纷纷点头,眼里闪着透亮的光。紧接着,宣讲员又唱起了:
“哎……民法典是好东西,字字句句暖身衣。学好用好掌握它,省得平日被人欺。”
时间过得很快,恍惚间,下课铃便裹挟着40分钟的知识与欢笑响了,一首法治山歌伴随着铃声在校园里回荡——“普法山歌暖心房,法似清泉润山岗……”
龙师附小桃江校区的民法典宣传月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学习了法律知识,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法治的种子。活动结束后,许多孩子表示会在生活中更加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权,不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学校也收到了家长们的积极反馈,他们认为这种普法活动非常有意义,尤其是将法律知识巧妙地融合客家山歌文化,使孩子们在喜悦的氛围中学法、知法、守法。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创新普法活动,让法治精神在校园里生根发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法治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作者简介
刘弼德,中共党员,龙南市桃江乡中源村人。江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赣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龙南市作家协会理事。纪录电影《加油吧乡亲们》主人公。历任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现任乡蔬菜办主任,乡司法所专职调解员。曾获得江西省十佳“法律明白人”、赣州市金牌调解员、赣州市优秀网格员、龙南市最美调解员等称号,并从2022年-2024年连续三年评为龙南市优秀作家。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及众媒体平台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数百篇(首),曾获全国、省、市文学赛多个奖项。
(图文供稿:刘弼德)
《赣雩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