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宁波大厦(随笔)
刘方
暮色初临时分,我站在奉化江畔,仰望着那座刺破云层的宁波大厦。它像是一柄淬火的青铜剑,自千年商埠的历史河床中拔地而起,剑脊处流转的玻璃幕墙泛着冷冽的光,又似远古甬商们遗落的银箔,在现代文明的熔炉里重新锻造出棱角分明的轮廓。这座刷新城市天际线的建筑,以256米的高度成为宁波新的地标,当我的目光沿着它笔直的身躯游走时,仿佛触摸到了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

宁波大厦的外形设计极具巧思,它摒弃了常规摩天楼单调的垂直线条,在中段以螺旋上升的曲面勾勒出独特的韵律。远远望去,恰似一卷徐徐展开的《天工开物》竹简,那些镶嵌其中的幕墙光影,是书页间跃动的文字,记载着宁波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到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沧桑巨变。每当华灯初上,大厦顶部的旋转观景台亮起暖金色光芒,宛如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塔,呼应着千年前明州港彻夜不息的渔火,又像是智慧老者的眼睛,深情凝视着这片孕育了无数传奇的土地。
这座建筑的诞生,本身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城市奋斗史。它所在的地块,曾是宁波老码头的货栈仓库,那些斑驳的砖墙见证过甬商们肩挑背扛的艰辛岁月。当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逐渐覆盖这片土地,宁波大厦以一种极具仪式感的方式,完成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它的每一根钢柱都像是历史的接力棒,将“敢为天下先”的商帮精神传递给新时代的建设者。玻璃幕墙上流动的光影,既映照出三江口的粼粼波光,也倒映着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迁,宛如一面时光的魔镜,让人在仰望时不禁感慨:原来历史从未远去,它只是换了一种形态,在更高处绽放光芒。

站在大厦的旋转餐厅,俯瞰着脚下川流不息的街道,我忽然觉得这座城市的芸芸众生,恰似大厦玻璃幕墙上那些闪烁的霓虹。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轨道上发光发热,共同编织出繁华都市的璀璨图景。而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攀登,不也正如这栋拔地而起的建筑吗?从打下第一根桩基的艰难,到逐层攀升时的坚持,每一个阶段都充满挑战与惊喜。宁波大厦用它的高度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抵达顶峰的瞬间,而在于攀登过程中领略的风景,以及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心跳。
透过落地窗,我看到暮色中的奉化江蜿蜒如丝带,江面上往来的货轮正载着梦想驶向远方。这座城市的先民们,也曾像这些货轮一样,怀揣着对未知的渴望,从这里出发,在惊涛骇浪中开辟出海上丝绸之路。而如今,宁波大厦如同一位静默的守护者,见证着这座城市从历史走向未来,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宁波人用智慧和汗水续写传奇。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的胜利,更是一座城市精神的丰碑。
当最后一抹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厦的玻璃幕墙上,我仿佛看到了时光的流转。那些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拼搏的先人,与此刻在大厦里忙碌的都市人,在光影交错间重叠成同一种姿态——那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宁波大厦用它的身躯,丈量着城市的高度,也丈量着我们人生的广度。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方,只要心怀梦想,不断向上,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生命中的“第一高楼”。
夜色渐浓,宁波大厦的灯光次第亮起,宛如一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城市的夜空。我站在这座钢铁与玻璃构筑的巨人脚下,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它不仅是宁波的骄傲,更是一座精神的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愿我们都能像宁波大厦一样,在风雨中坚守,在岁月中沉淀,以挺拔的姿态拥抱每一个黎明。

简介:刘方,男,笔名,糊涂一郎,江苏淮安人。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小小说月刊》签约作家。作品散见各类文学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