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连载(十三)
作者:张坚
含泪忆慈母
我敬爱的母亲,是在1984年农历四月初九仙逝的,至今已逾37个春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爱母之心,思母之情始终连绵不断,在多少个夜梦里和母亲相会,她还是那样的慈祥可亲,口里不断的念叨着“传娃......”,她好像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心里话要对我说,梦醒来只留得汪泪湿巾。
天高地大,比不上父母的恩情大,母亲,是人间第一亲;母爱,是人间第一情。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人所能发出的最美的字眼,那就是妈妈。
母亲是在大清光绪年间,出生在沿村一富裕人家。在那个封建社会里,童年的她就被折骨缠足,摧残成“三寸金莲”式的小脚女人。长大后,又出嫁到一个大户农家,饱受着“三纲五常”“ 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的束缚,受到公婆的制约。在大家庭里,她是长媳,又是主妇,承担着20口人的膳食生活的操作,加上两位叔母青年早逝,更加重了这个身单力薄的小脚女人的负担。同时,她又一个接着一个地生下我们兄弟姐妹七人,又承担着养育众多儿女的重担,这双层重担,压得她伸不直腰,透不过气。我不能想象母亲一天三顿饭是咋做的,怎样吃的,又是怎样用粗米淡饭稀释在她身上的奶水喂养着这一群儿女的。人都说“世上最苦的是女人,世上最累的也是女人”,这是千真万确的。
母亲含辛茹苦的养育着我们,也用凝望的目光看着我们一天天长大。就像渴望着雨后的禾苗茁壮成长,窗前的一树花朵盛开结果,那深情期盼的双眸,该寄托着母亲多么灿烂如花的人生梦想。为了养儿育女,母亲一年四季白天黑夜忙碌,就像机器似的不停转动。除了操持家务,她还加班加点纺线织布,织成土布,,父亲背到店张、礼泉卖布换钱,解决家中生活困难。一到冬天,当夜深人静,忙碌了一天的母亲已经腰痛腿酸、疲备不堪,她把我们一个个经管的睡在温暖的被窝里,送入甜蜜的梦乡,而她却在如豆的油灯下,神情笃定翻开一件件衣裤,捉跳蚤、挤虱子,缝补衣衫,订纽扣。有一次不小心剪刀刺伤了眼睛,从此落下了眼病。当雄鸡高唱,天色未亮之刻,母亲早已起床烧水,帮我们穿衣洗脸,挎上书包,送我们上学读书。到后来,我们一个个长大了,他和父亲又为我们谋生求职,婚娶婚嫁,成家立业,费尽心血。她任凭风吹孤影、雪打衣衫,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用一双小脚支撑着半面之天,伴着我们走向朝霞满天和人世的苍茫。
儿女是娘的心头肉,母亲爱子如自命。就像母鸡保护小鸡一样,生怕儿女受到伤害。我儿时体弱多病,母亲给我偏吃偏喝,疼爱有加。我十岁时大病一场,生命危机,是父亲夏收大忙多次请医治疗,母亲精心呵护,转危为安。可以说,父母生我之身,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三哥光荣地参加宝成铁路建设,承担隧道工程,不时塌方,发生人身伤亡事故,53年春节没有回家,父亲担心夜不能寐,母亲依门远望,盼儿回归。最伤心的是,我年青的大姐患下了心肺重病,母亲不怕苦累,日夜侍汤喂药,大姐重病后期,想吃鲜桃,那时忙罢不久,桃子尚未成熟上市,父亲领着我提着篮子,沿泔河川道,从小召走到堡里,用小麦换回了早熟的鲜桃,满足了大姐最后的渴求。大姐的病虽经多方治疗,最终还是被病魔夺去了她年青宝贵的生命,享年只有二十八岁。“白发人送黑发人”,母亲悲伤得撕心裂肺,几次昏厥倒地。大姐爱我们,我们也爱大姐,为失去大姐我们都恸哭流泪。大姐病逝后,留下三个幼小的儿女,母亲含泪忍累经管着三个失去母爱的外孙的吃喝穿戴,为他们的成长操尽了心思。
母亲疼爱儿女,更是钟爱孙子。她爱孙子之情更比爱儿女的情深厚得多。在她那简朴的土炕上,多少年来接二连三的同睡着多个孙子。亲戚朋友送来一点儿好吃的东西,自己舍不得吃,留下给内外孙子们吃。有时东西都发霉了,也舍不得抛弃,蒸煮后自己还吃。
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一生为儿孙们费尽了心血,劳伤了筋骨。她用一双粗手撑起了儿孙的蓝莹莹的天,用一对裹满尘世风霜的小脚踏出子孙前行的路径,她把万缕情丝都倾注在子孙身上,唯独不顾自己。当年过七旬的她已经身弱气衰,还为我们抱看孩子,帮助妻子料理家务。最终可爱可敬的母亲汗尽力竭,病患缠身,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而我这个不孝之子,还在整天忙碌着工作,像过客一样匆匆忙忙回家一探,很少在床前奉汤侍药,很少日夜陪护聊叙,到母亲病重之时,我只是暂短数日陪奉服侍。当母亲生命之灯火已经燃尽,带着难舍与遗恨撒手人寰,把人间的凄风苦雨默默地咽进肚里,带进冥冥的黄泉,再也听不到母亲呼唤“传娃......”的慈祥亲呢的声音。此时,我如万箭穿心,跪倒在母亲遗体面前,悲痛疾首,泪如泉涌,自愧自悔,没有尽好孝心,深感对不起受苦的母亲。“尽孝”一词,今生今世,我已无颜可提。“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无法弥补的创痛,今辈子再也抹不掉了。
母爱大于天,母恩深似海,孝母要当先,忘恩乃忤逆。三十五年的春去秋来,南雁北飞,母亲冥冥的英魂漂游在故乡的青山秀水,凝望着我们的处世行踪。在这“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日子里,一柱清香点燃,只不过是心灵的慰藉,涌动在心间的思念,都像弥漫而东流的春水,无法遏止。
母亲啊,您在哪里,我真想您。如有来生,我愿再作您的儿子,好好孝敬、好好报答您老人家。
2021年清明节

作者简介:
张 坚,礼泉县西张堡镇土洞村人,1937年10月生,中共党员,1955年5月参加工作,1997年12月退休。先后在乡政府、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县革委会生产组、山区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区划办、农村改革试验办等部门及建陵公社任职工作。当选过县党代表、人大代表、第五届县委候补委员。在岗期间,贯以清正勤奋,忠党敬业,求真务实,不鹜虚声。退休后,本色不改,勤劳不息,建园务果,看书习文,所著《心路历程》《乡土情》两本书被连载发表在全国《都市头条》网络平台,可百度查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