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家乡打个卡
文/宋安华
清河,我魂牵梦绕的故乡,宛如一颗镶嵌在冀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以其秀丽的风光、深厚的底蕴、蓬勃的活力,诉说着千年的传奇与今朝的辉煌。
清河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傍碧波荡漾的大运河,西依历史悠久的伯鲧堤,南有汉代莲花池、神秘的皇帝坟及汉代九冢等古迹,北存廉颇墓、窦建德墓,白马洞清幽静谧,清凉江源远流长。这里自古就有“清河八景”,如今虽历经岁月变迁,仍可寻迹追源。漫步城中,武松公园、清凉江生态园、清河湖、城南湿地、新世际广场丶青阳广场等景点各有风情;快活林、隆兴寺、白云寺、玉皇庙等人文景观,承载着岁月的记忆。贝州城门依旧巍峨矗立,宋城、明城虽已在战乱与洪水中沦为废墟,残垣断壁间却依然彰显着昔日的雄浑气势,默默诉说着清河的沧桑历史。
昔日,每当天气晴好,夕阳西下,极目远眺,数十里的风光尽收眼底。临清宝塔的身影若隐若现,大运河上白帆点点,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耳畔,仿佛还能听见纤夫们激昂的号子声与轮船的汽笛声,让人不禁遥想当年漕运的繁忙景象。
清河的历史故事如繁星般璀璨。相传,宋太祖赵匡胤落魄时曾游历此地。在途经一村庄时,他见恶霸张老赖欺压百姓,怒不可遏,双手将其劈为两半,并将首级挂在树杈上。此后,这个村庄便得名“卡八庄”,后经名人指点改为“割项庄”,也就是如今的戈仙庄。赵匡胤西行至隆兴寺讨水喝,小和尚不懂事,竟将刷锅水递给他。赵匡胤勉强饮下后匆匆离开,行至荼店时,老和尚得知此事,急忙追赶并送上上等茶水。赵匡胤感慨道:“离城三里有好水。”此后,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老城里都难以打出甜水,居民们只能到三四里外取饮用水。
这里还是梁山好汉武松的故里。武松出生于王什庄,年少时在少林寺学艺,性格豪爽,仗义疏财,爱打抱不平。落魄时,他曾在隆兴寺讨斋饭,赶庙会时大闹董家庙,其英雄事迹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城东武植与潘金莲的合葬墓,多年来一直有其后代守护。那些流传甚广的故事,不过是施耐庵为吸引读者而虚构的情节,与真实的历史相去甚远 。
穿城而过的永济渠,自威县入境,经汉冢西侧,汇入清凉江后直通卫河,与京杭大运河相连。相传,这条人工渠是新朝王莽为女儿送嫁妆所挖。送亲队伍行至贝州城时,传来王莽被杀、发生兵变的消息,皇姑绝望之下自缢于小树林。当地百姓善良淳朴,自发将皇姑葬于永济渠边,如今,那座荒冢仍静静地矗立在清河湖东北角,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如今的清河,不仅历史底蕴深厚,经济发展更是蓬勃向上。羊绒产业声名远扬,素有“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的美誉;汽摩配件产品畅销全国,部分还远销海外;合金刀具及炉料、保温材料等产业也在全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地一家企业勇于创新,大胆开拓新领域,专注于航空废料回收,通过深加工为航空制造业提供质优价廉的稀有金属材料,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曾经,清凉江入县境处的万亩沙荒和出县境处的几千亩沙碱荒地,被视为不毛之地。如今,经过不懈改造,沙荒变成了红果飘香的基地,沙碱荒地也成为了桃花烂漫、瓜果满园的水果之乡。京九铁路、308国道穿城而过,青银高速、雄商高铁擦城而行,便利的交通为清河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的电商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服装鞋帽畅销全国,羊绒、绒纱远销海外,逐渐成为新的经济支柱。梳绒机、纺机、织机日夜轰鸣,从单机到连机的转变,见证着清河产业的升级发展,也为清河人民的致富之路加油助力。
清河人民凭借着勤劳与智慧,在这片土地上创造财富、追逐梦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清河正以昂扬的姿态,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力奔跑、展翅翱翔、加速腾飞。
作者简介
宋安华 河北清河县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凤凰古韵诗社常驻诗人。诗词作品曾发表于《央视书画廊》,《中华诗词》,《诗词月刊》,《香港电视台》,《香港诗刊》,《燕赵诗词》《百泉诗词》,《清河诗词》,《老年世界》和地方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