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言溪语》,一盏阅读教学的引路明灯
文‖李永恩(安康市恒口示范区大同初中)
一般人都知道,患者去医院治病,经过大夫的“望、闻、问、切”四步法,拿到大夫开具的处方,去药房捡了药,回家熬了、喝了,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病情会逐步减轻,并最终痊愈。如果不按照步骤来,自作主张,或者乱投医,效果都不佳。
读完安康籍平利县师训中心教研员吕国文老师著的《清言溪语》后,我觉得《清言溪语》对于从事语文教学的年轻教师来说,它仿佛是一盏引路明灯,它将指导大家把阅读教学做的更好。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难啃的硬骨头。阅读教学如何展开,用哪种方式方法更好,有一定的规律,是一门学问。研究者清楚,传统的阅读教学,常常是针对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用诵读、思考、交流等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或答题技巧。时代的发展,阅读教学的要求提高了很多,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关键是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而且培养的能力是综合的,是高层次的。
古往今来,研究者都清楚,要想研究出成果,皆需遵循规律掌握规律,这样可以少走弯路。规律的掌握,可以自我摸索,也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然而,自我摸索需要的时间漫长,效果也不一定佳。而学习他人的经验,则有可能很快实现弯道超车,早日成为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在阅读教学方面有突破,我觉得有必要阅读《清言溪语》。
(《清言溪语》的著者吕国文)
该书作者吕国文是一位教龄超过37年的语文人。长期以来,吕老师置身大巴山深处,那里的环境恶劣,困难重重,那里学生的学习差,语文基础薄弱。然而,平利是吕老师的故乡,是生她养她的沃土,怀揣着对故乡的忠诚和热爱,她一直在平利默默耕耘。为了探寻改变语文教学现状的良方,她像一位医者,一直行走在山间峁梁上,林涧谷底里,一直在“望、闻、问、切”。望,即深入具体学校、具体班级、具体课堂,零距离观察课堂上主客体的表现;闻,即倾听课堂上主客体的反应;问,即询问主客体的想法和诉求;切,即通过上述活动,制定出解决相关问题的策略和方案。
今天的阅读教学,已经由以前的片断阅读、单篇文章的阅读转变为对整本书、同类书的阅读,由以前的教读转变为学生的自读,由以前的培养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转变为培养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及表达等综合能力。可见,要想做好阅读教学,要想站在阅读教学的高地,不不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显然是不可能的。在阅读教学领域,吕国文老师通过长期的摸索,她有了属于自己的阅读教学风格,有了一套值得向更多语文人推介的阅读教学做法。
在《清言溪语》中,《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一文,它首先指出了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对整本书阅读和整本书阅读教学混淆;对整本书阅读意义和学习任务群混淆;对整本书阅读和其他阅读实践混淆。然后指出了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特点:整本书阅读要有明确的阅读任务;整本书阅读要有明晰的阅读支架;整本书阅读要有完整的阅读过程。最后指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路径与策略:确保阅读时间;设置阅读活动;拓宽阅读渠道;开展阅读评价。
《群文阅读教学中的教与学》是系列文章,这组文章有四篇,每篇文章阐述的要点不同,四篇文章是按照从初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的。(一)主要是解决群文阅读教什么的问题,回答有四点:教学内容,一课一得;教学内容,学练结合;教学内容,拓展思维;教学内容,文道统一。(二)主要阐述的是,如何让图表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更加有效,观点有两点:把图表作为课前阅读的预习单,进行前置阅读;把图表作为课中阅读的三部曲,进行分层阅读。通过列图表的方式,把如何阅读指导的清清楚楚。对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目前形成了两大主流,一是主题阅读,一是议题阅读。这两种阅读都是多文本阅读。这两种阅读教学主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解决阅读量的问题,一是提升阅读品质的问题。那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教”,学生们如何“学”呢,群文阅读教学中的教与学的(三)(四)有详细解说。
在具体的实践中,很多的语文教师觉得语文课咬文嚼字,枯燥单调,那么,怎样才能凸显语文课的语文味?经过调查研究,吕老师这样支招:借助情境图发展语言;借助词语创新语言;借助儿歌学习语言;借力信息技术激活语言。
……
《清言溪语》有三十余万言,该书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学篇”,依次为:在阅读中生长、在活动中思考、在实践中“生花”,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指导教师如何开展阅读教学。第二部分是“教研篇”,依次为:对生活化语文活动的实践研究、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课例研究等四个板块。该部分既是笔者长时间教研活动踪迹的反应,又是笔者的研究成果集大成,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
由于该书成果突出影响深远,该书一经西安出版社出版,便成功入选“名师名校领航书系”,各大网站也纷纷上架销售。陕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王彬武这样评价该书:这不是一部寻常的教学专著,而是一位山区教育守望者用生命丈量教育真谛的精神图谱。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并不取决于外在环境的优劣,而在于教育者内心的热情与坚守……
希望那些有志于教育事业,有志于开拓语文教学新高峰的青年教师们,能够早日聆听《清言溪语》,去书写属于自己的华彩篇章!
2025年5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