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洛南县位于秦岭东段南麓,洛河上游,因县治所在洛之南而得名。
洛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据考证,远在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境内河口、焦村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器带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显著特征。
近年来,考古学者又在“龙牙洞”中相继发掘出古猿人牙齿化石及大熊猫和貘的牙齿化石,把洛南的文明史又向前推进了近百万年。
史载,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曾随黄帝南巡到洛南,“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指掌而创文字”,其字28个。
相传,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有神龟从洛水出现,伏羲氏依照龙马背上的图点演成八卦,依照神龟背上的图点演成《洛书》《洛书》结构奇妙,变化无穷,令中外数学家为之叹服,被称之为“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
千古一帝秦始皇曾携丞相李斯来到阳虚山下,洛水之滨,拜谒仓颉造字处。东汉光武帝刘秀为光复汉室,与王莽逐鹿洛南,留下了许多传说。唐代宫医韦善俊,隐居洛南,垦荒种药,为民疗疾,被民颂为“南药王”。
洛南博物馆收藏的“商代爵杯”、“汉代瓦砚”、“元代帅印”、“西周宝壹”等古代文物,堪称文化瑰宝。页山古柏,苍劲挺拔;明代文庙,建筑宏伟;“文显翠屏”、“九燕扑馒”、“云蒙观华”等自然景观,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