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往莲乡
文/樊志刚(辽宁)
夜雨敲窗
独坐谙无常
小楼依旧人已去
空余点点伤
犹记残宵对饮
举酒话悠长
倾尽平生笑相慰
如今怎奈苍凉
体知娑婆苦剧
空忙一场
何不乘弥陀愿力
往生莲乡
红尘游戏
文/樊志刚(辽宁)
寂寞长亭独倚
伴潇潇暮雨
多少往事
依依都到眼前来
历历残痕
清清如许
一幕幕苦乐悲欢
聚合别离
一程程坎坎坷坷
风风雨雨
想来不过一场
红尘游戏
已经走的
没了踪迹
缘份断的
消散无余
随遇而安
一任来去
生命的续流
变换着不同形态
轮转无疑
是你的起心动念
不停的造作
赋予了不同意义
不要放过这一生
相信自己是佛
可成就菩提
认定自己是众生
就在六道轮转
永无出期
诗评
于幽微处见禅意,在诗行间悟人生——樊志刚两首诗作诗评
樊志刚的《心往莲乡》与《红尘游戏》两首诗作,如两盏清灯,在诗歌的长夜里散发着独特的幽光,以细腻的笔触与深邃的哲思,将情感与禅意交融,为读者带来一场心灵的洗礼。
在《心往莲乡》中,诗人以“夜雨敲窗”营造出孤寂清冷的氛围,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种怅惘的情境之中。“独坐谙无常”短短五字,凝练地表达出对人生世事无常的深刻体悟,奠定了全诗略带哀伤的基调。“小楼依旧人已去,空余点点伤”,通过今昔对比,以小楼这一不变的物象反衬人事的变迁,将失去故人的伤痛展现得淋漓尽致。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从个人情感的伤痛中抽离,转向对生命终极归宿的思考,“体知娑婆苦剧,空忙一场”,体现出对尘世苦难的洞察与对人生虚幻的认知,进而发出“何不乘弥陀愿力,往生莲乡”的慨叹,将对解脱的向往、对净土的憧憬融入诗行,使诗歌的意境得到升华,从个人情感的小天地拓展到对生命意义追寻的大境界。
《红尘游戏》同样极具韵味。“寂寞长亭独倚,伴潇潇暮雨”,寥寥数字勾勒出一幅孤寂清冷的画面,为情感的抒发营造出恰到好处的氛围。诗人由此回忆起往昔的“苦乐悲欢”“聚合别离”“坎坎坷坷”“风风雨雨”,以整齐的对仗句式,将人生的种种经历一一铺陈,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人生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想来不过一场,红尘游戏”一句,如当头棒喝,以充满禅意的表达,将人生的本质进行了高度概括,揭示出尘世种种皆如游戏般虚幻不实。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阐述生命的流转与变化,“生命的续流,变换着不同形态,轮转无疑”,点明生命在六道中轮回的佛教观点。最后“不要放过这一生,相信自己是佛,可成就菩提”,以充满力量与希望的话语,鼓励人们把握当下,相信自身佛性,追求觉悟,使整首诗在哲理性与劝诫性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
从艺术手法上看,两首诗都善于运用意象营造氛围,如“夜雨”“长亭”“暮雨”等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语言质朴自然,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与哲理,在叙事与抒情中巧妙融入禅意,使诗歌既具有文学性,又富有思想性。在情感表达上,从个人的情感伤痛与寂寞,逐渐上升到对人生、生命、修行的思考,层次分明,情感真挚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