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哭鸣山兄
张小平
2025年5月5日
立夏狂飙传噩耗,闻君西去泪如涛。
十年共事同风雨,半世比肩共暮朝。
痛别音容心戚戚,长铭厚德路迢迢。
泉台若许重相见,再续金兰醉玉醪。
沉痛悼念原成都军区总医院张鸣山院长!
(105字)
【作者简介】
张小平是军队师职退休干部,大校军衔。从军38年,在北疆漠河戍边,抵御严寒与孤寂;在老山前线参战,经历枪林弹雨的洗礼;在川藏线上拼搏,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在医疗战线奉献,守护患者的健康。
他笔耕不辍,发表诗文数百篇,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军优秀作品奖”,在军事、文学、教育、医学、慈善公益等领域都颇有建树。他是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医学实验室专委会的发起人之一,是专委会首席顾问。
现任成都市军休干部大学副校长、中国航天技术学院特聘教授、【都市头条】特约评论员、专栏作家,【亚旅卫视】专栏作家。鉴于张小平大校在医学领域的影响力和专业造诣,他还被被四川省医院协会医学专家工作室聘请为特聘专家。 (307字)
一曲深情悼故交
——读《哭鸣山兄》有感
文:韦民/陕西宝鸡
平时,我并不是每天都看微信朋友圈,而是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有重点的浏览微信朋友圈。5月17日晚上浏览朋友圈时看到了老首长张小平政委于5月5日18:52发的《七律·哭鸣山兄》,情真意切,深受感动。于是便写了这篇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悼念这位文武双全的张鸣山院长。
全诗情感真挚深沉,表达了作者对张鸣山院长的沉痛悼念和深切缅怀之情。
《哭鸣山兄》以七律为载体,字字泣血,句句含悲,如同一曲低沉而绵长的挽歌,将诗人对挚友鸣山兄的深切哀思与追忆之情,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全诗起笔便直入主题,以“立夏狂飙传噩耗,闻君西去泪如涛”营造出强烈的情感冲击。“狂飙”二字既暗喻噩耗的突然与震撼,又烘托出内心的悲怆如狂风骤雨般袭来;“泪如涛”运用夸张手法,生动地描绘出诗人惊闻噩耗、悲痛难抑的模样,让读者瞬间共情。
颔联“十年共事历风雨,半世比肩伴暮朝”对仗工整,凝练地概括了诗人与鸣山兄之间深厚的情谊。“十年”“半世”强调时间跨度之长,“历风雨”“伴暮朝”则将二人携手共度艰难岁月、朝夕相伴的画面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满是对往昔岁月的珍视与怀念。
颈联“痛别音容心戚戚,长铭厚德路迢迢”进一步深化情感。“痛别音容”直击与挚友永别的锥心之痛,“心戚戚”三字将内心的悲戚、哀伤刻画得淋漓尽致;“长铭厚德”则表达出对鸣山兄高尚品德的铭记与敬仰,“路迢迢”既暗示人生之路漫长,也意味着这份思念将伴随诗人余生,令人动容。
尾联“泉台若许还相见,再把金兰醉玉醪”以浪漫的想象收束全诗。诗人期盼在泉台与挚友重逢,再次举杯共饮,一醉方休,于碧霄之下延续往昔情谊。这一结尾既饱含对来世相聚的美好期许,又将难以割舍的友情推向高潮,余韵悠长,让人不禁为这份真挚纯粹的情谊而动容。
整首诗情感真挚自然,格律严谨规范,通过细腻的笔触与丰富的意象,将对亡友的悼念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佳作。(800字)
共1222字 2025年5月18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