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宋词墨香来》
作者:泥瓦诗人
朗诵:白云悠悠
音频配乐合成:大梅
穿越时空走近沧海桑田的上下五千年,
去寻找声临其境字如其景文如其人,
唐诗宋词千古绝唱万首千篇。
那诗情画意的文字和韵律在时光中交织碰撞,
美在诗词长河中千年熠熠生辉的灿烂。
唐诗宋词将盛世大唐和宋朝清明上河图中;
熙熙攘攘烟火人间和文化魅力在一字一句一段里吟诵展现。
它是一幅让人百读不厌的诗词歌赋长卷。
这长卷里有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
那大气磅礴的《将进酒》为长卷开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你带到中原大地一泻千里的黄河边,
《将进酒》像一幅移动的画面穿峡古、过险滩、越平原,
彰显着中华民族母亲博大胸怀和风采无限。
诗圣杜甫满篇家国情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从心底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居者有其屋忧国忧民的呐喊和呼唤;
与李白、杜甫并称盛唐三大诗人的诗佛王维,
一生半官半隐满腹诗华尽显,
一杯浊酒送别老友西出大漠古城阳关。
阳关三叠在诗佛佳句里名声大振和广为流传,
文人骚客为它狂为它吟墨迹未干。
边塞诗人王昌龄诗写秦时明月汉时雄关,
战马嘶鸣大漠金戈箭雨起狼烟,
诗问“万里长征几人还”。
诗魔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到客船,
忽闻一曲悠扬琵琶声,
曲中倾诉人间冷暖“大珠小珠落玉盘”。
诗魔心生“相逢何必曾相识”人生无限感叹,
妙笔生花一篇《琵琶行》千古流传;
诗奴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敲和推两个字被文人墨客争论了多少年。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豪刘禹锡一改千百年文人骚客写秋的悲寂寥,
而是《秋词》字里行间胜春朝诗情画意的璀璨。
宋代诗神苏轼《槐花》诗如一片槐花林,
淡淡的清香飘来润心田,
又如一幅画满树怀花摇曳铺展在眼前。
“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
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
诗句之经典意境之美满人间。
还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老夫子《赤壁怀古》长江滚滚东流去,
回首望硝烟散去往事越千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出自名篇《岳阳楼记》的作者北宋一代名臣范仲淹。
“一忧一乐”将一腔家国情怀在墨香里释怀彰显,
“一忧一乐”关注着天下百姓的苦辣酸甜。
诗仙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种浓浓的乡愁在欲罢不能在月光下梦绕流链,
诗句之直白、韵律之经典勾起乡愁涌心间。《滕王阁序》诗杰王勃生花妙笔一挥而就,
情、景、志三段抒怀开卷贯全篇。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十四个字流淌出极至美景如梦似幻。
千百年来《滕王阁序》早已成为诵读的首选,
像一朵历史长河中的浪花与青山依旧,
和天边落红晚霞春夏秋冬几度相伴。
诗鬼李贺同诗仙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
李贺七岁能诗、十五岁誉满京华,
李贺一生九曲回肠坎坷多牟相伴。
有一首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天若有情天亦老”句中经典,
在诗词歌赋大放异彩的唐朝无人能对出。
到了相隔五十三年的宋朝,落魄诗人石延年心感和李贺同命相连,
穿越时空对出“月如无恨月长圆”。
两个跨越时空朝代的诗人发出同样坎坷多牟的感叹,
尽管如此青山依旧似去年。
两千多年历史长河中的唐宋王朝,
诗词歌赋在上下五千年星河璀璨。
文人墨客尽情书怀盛景繁华的烟火人间。
留下古老华夏文化的一篇篇一首首墨宝,
是中华诗词歌赋巅峰时期的彰显。
当品读唐诗宋词的一句一行一段,
总能闻到二千多年前的墨迹未干。
总能感觉到仿佛穿越时空隧道,
相约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诗神苏轼将格律请教交谈。
宋词篇篇喜典雅、唐诗首首多属浪漫,
大气磅礴、忧国忧民、田园风光、送别抒怀、箭雨边关。
当清晨一缕阳光穿过阳台那扇窗,
当一轮明月高挂在繁星点点的夜空,
闲时品读唐诗宋词一首一篇,
你仿佛闻着浓浓的墨香穿越了时空千年,
陶醉在千古绝唱的字里行间。
诗词歌赋相伴填充了心室的空间,
温馨和谐的生活有滋有味是那样的香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