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历:陈祖金,陕西安康人,陕西省青年文学学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安康市诗词学会会员,安康市作家协会会员。
钟爱老城
文/陈祖金
每一座城市,似乎都有一片老城区,小城安康亦是如此。每次去高新区,除了感叹发展速度,内心里实在喜欢不起来。在密不透风的楼群和纵横交错的道路中近乎迷失时,突然觉得老城愈发可爱。
钟爱老城总是有些缘由。钟爱它丰厚的底蕴,钟爱它的慢生活,钟爱它丰富的美食,钟爱它琐碎的人间烟火……
外地人到安康,最治愈的事儿应该就是逛一逛东关老街。这里有极具安康特色的各种小吃,也有着接纳自由灵魂的小巷胡同。徜徉其间,时间仿佛也就慢下来,这种慢,不虚浮,不刻意,如同底色,那是一种沉稳、自在的节奏。
老城区最有味道的是那些老巷子,各式铺面错落分布,新旧交错之间,有一番别样的美感。铺面的生意和生活一样,都是不紧不慢的。你可以循着油泼辣子的香味儿,从鲁班巷子拐进南马道,在詹家蒸面门前找张方桌,点上一份干拌;也可以穿梭于大北街和小北街之间,去品尝最正宗的五里稠酒;当然,你也可能会邂逅一间咖啡馆,或是一家奶茶店,一户晒着棉被的人家;或和一只慵懒的小猫,来一场不经意的相遇。
在毛细血管一样的窄巷子里,有老式的理发店,修拉锁裤腿的裁缝铺,甚至还有算命的小摊儿。老城的人情味很浓,热情的回族大妈总会在开斋节给你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水饺,顺便操心给单身的你介绍一个靠谱的对象……尽管有人被清真寺阿訇每天早上的那声长调吵醒,也有人抱怨老街的脏乱、逼仄,但最终都在这烟火寻常间住得心安理得。人们在彼此需要间融合,构成一种杂芜的平衡。
走进巷子深处,会看见一些旧藤椅随意散落在各处,乍看起来,破旧而凌乱,但旁边的一盆芍药或一架蔷薇,瞬间让这些旧物件儿变得活泛起来。阳光和煦的日子,三、五个老街坊坐在藤椅上一边“丢方”①,一边拉着家常,从容而惬意。交谈之间,直愣愣的安康方言和婉转的秦巴腔调便在小巷里温情交织,成为老城最生动的名片。
城市的文脉,十有八九在老城。作为南北交汇之地,安康的城市文化丰富而杂芜。各种菜系和方言在这里融汇,南腔北调间,发酵出独特的文化韵味。虽然避免不了有老旧的房子、逼仄的街道、杂乱的公共空间,甚至还有牛羊肉的膻味儿和潮湿的霉味儿……并不全是愉悦的观感。或许正是在这种看似“杂乱无章”的表象之下,生活的万象才得以存活。最老的东西在这里沉淀,最前沿的东西也在这里孕育,没有什么文化反差会在这里显得违和。城门洞子的青砖、庄严的文庙,保存着老安康人的时代印记,育才路两旁的梧桐树在荣枯交替间,反复讲述着那些古老的故事,语调沉稳而舒缓。
老城像一部经典的老电影,它的影像可以模糊,妆容未必精致,但每一帧都藏着精彩的故事,一切新新旧旧,都在这里盘根错节,野蛮生长,但老城依旧我行我素,开放、松弛、自在。钟爱老城,就是钟爱它饱满杂芜的日常,或许这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①丢方:一种流行在回民间的古老棋类游戏。
白露诗意起蒹葭
文/陈祖金
时逢白露,虽是酷暑未消,可节气足够浪漫,单是《诗经》里那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就美翻了整个文学圈儿。而此时的安康,别说是霜了,连一滴秋雨也还未落,无霜的深秋,想来北山的枫叶也还未红,赏秋景的兴致也便颓然。
乘着秋风未凉,趁着思念还暖。晚来信步江边,芦花随风摇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意景象瞬间再现眼前。原来这平日里被忽略的寻常植物,就是《诗经》里的蒹葭呀,它们在江边丛生,伴着幽幽的浮烟,如同纷飞的白雪。那种飘零之美,望尽水程,再配上安康湖的碧水满江,那种专属于汉水的忧思和美感便在文字里鲜活。不禁让人想起那在水一方的伊人,是否也在这秋风中,等待着谁的归来?是过境的鸿雁,还是将晞的露水,抑或是一个半世飘零的人?
但毕竟已是晚秋,白露沾衣,中秋月圆时,总会有莫名的愁绪。“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在这千里江山的无边诗意中,在这芦花深处,那叶孤舟泊着谁的哀愁?又是谁在月明楼上,吹着那悠扬的笛声,诉说着流年变幻、冷月无声的寂寥?在这秋夕之际,我们是否能感受到那落叶苍凉的哀思?天若有情,或许也会与人同悲同喜。然而,在满天星光下,我们只能静看秋荷凋零,聆听秋雨诉说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岁月叙事。
深秋将至,有人心怀愁绪,就有人满怀期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眼中的秋天,就有天高任鸟飞的壮阔,就有扶摇直上的凌云壮志。那无法抵达的天际,对他来说,只是另一个等待被诗化的远方。秋高气爽,万里晴空,岁月在这沉静的秋中,赠予我们生命的辽阔与美丽。
秋日闲适时最是惬意。最喜王维那句“人闲桂花落”。空山新雨后,明月松间照,我们可与清风同坐,与草木共孤独。王维笔下描绘的景致,是我们心中最美的清秋画卷。“秋月当天,纤云都净。”今夜残星疏黯,却如山窗初曙般温暖人心,在这无边秋意中,我们感受到了岁月的静好与生活的平淡。在纷繁复杂的世间,我们能找到一处心灵的净土,月光如水泼洒,那桂树下已经温好的茶,那是一个人的清欢岁月,也是我辈心中的向往。让我们在这秋夜中,以茶为媒,诉说半生的苍凉与欢喜。
如果这个秋天你还没有收获,那就学会沉淀。苏东坡曾说:“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他在黄州的岁月里,虽生计维艰,却仍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从风光贡生到乡贤名士,他历经半生荣辱,终化作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与豁达。一间雪堂、几亩薄田,对他来说已是胜过世俗万顷华居的安宁与满足。秋是沉淀的季节,人心也会在这丰收的时节变得清寂而丰盈。抬头望见孤鸿南归,我们是否也该为自己寻找一片舒适的天地?随遇而安的苏东坡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纵有雨落、岁月仍如歌;心宽意舒、乐观豁达便是我们面对生活最好的态度。
蒹葭苍苍、露冷天涯。让我们在这无边秋光中,煮一杯清淡的茶,滤去悲欢执念,细细品味生活苦涩与甘甜。
蛇年巨献《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文学艺术名家传》
隆重征稿
中国燕京文化集团倾力打造
大典投稿微信:mimengdexiaoyu
第一副主编:迷蒙的小雨
信息化时代,出书的组织和个人多如牛毛。资深文友都知道,这里面中国燕京文化集团是引航级的存在!30年来数千家同行生生灭灭,但燕京集团历久弥坚,并且影响不断扩大。其编撰、推广的超百部文学艺术典籍,长江后浪推前浪,造就一个个文化丰碑!
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文化,蛇年巨献《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文学艺术名家传》隆重推出。欢迎有识之士尽快投稿!!
投稿事宜:
1、现代诗、古体诗为主,同时收录部分散文诗、书画、歌词等。
2、投稿资料可直接发编辑微信。需作者简介100-500字,作品3首(篇、幅)以上,电子照片,姓名、电话号码、详细通讯地址。
3、作品入选时,按照页码安排稿件。出版日期:计划下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