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就老了
文/陈野涧(陕西)
一支烟的功夫
我就蹲成了老屋的剪影
木门槛上的年轮
比我额间的沟壑更深
烟头明灭之间
燃尽七零年的粮票
八零年的工分簿
和那个扎红头绳的姑娘
日头依旧东升西落
月亮还是阴晴圆缺
曾照亮我掌心的老茧
如今映着幼儿园
接送孙儿的二维码
昨天还在供销社数着布票
今天对着手机刷脸支付
父母走的那年
积雪压弯了门前的梨树枝
断裂的伤口
渗着永不愈合的月光
晚风翻动树叶
沙沙声如老收音机的电流
"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
姜育恒的播放列表那首《再回首》
多年以后,问斜阳
为何升又落
若能重来一次
我定要在巷子口
用扫码付款的手
紧紧握住父母粗糙的掌心:
"跟儿子过吧
让智能手机也记住您们的笑容"
烟灰簌簌落下
翻开手机云相册的怀旧滤镜
"孩子啊,这些像素
都是爷爷无法下载的青春"
最后一支烟了
我要慢慢品味
就像云端里那些
永远上传不完的思念
我打碎了斜阳
文/陈野涧(陕西)
斜阳落在水面
我轻轻一碰
它就散开
碎成无数个黄昏
钓鱼的人起身
提着空桶回家
花猫在岸边
舔着爪子
把最后的阳光
藏进草丛里
我的鱼缸变冷
柳絮沉在水底
像不会游动的鱼
载着思绪独自漂
去追那些
被水波带走的光
整个池塘
从我手中流过
春天是绒毛般的小鸭
夏天是此起彼伏的蛙声
秋天是载满心事的落叶
而冬天忽然张口
咬住所有微波涟漪
斜阳的碎片沉入池底
惊醒了沉睡的云
垂钓者折叠起时光
透过鱼溏里的寂静
倒映着花絮的独舞
而浮标成为潜泳者
打捞沉落的星辰
四季在池面轮回
映出
春的无数繁花
夏的青果流香
秋的收获与希望
冬的孤冷惆怅
我们垂钓时光
让风路过时
冬暖夏凉
我
不该打碎斜阳
奔波中的打工人
文/陈野涧(陕西)
胃在黎明前醒来
米粒是光 饥饿是风
凛冽在骨缝间穿刺
冰霜给关节打上绷带
吞下路途的险
如风中飘零的树叶
穿过钢筋的峡谷
夕阳是未得的酬劳
把身形拉成未走完的倒影
同一盏灯下
皮肤长出不同的茧
时间在晨昏开花
我们接住滴落的晨露
雨点叩击工棚的铁皮
失眠是额外的劳作
在沉睡者的酣梦呓语里
我凝视胸腔中
那簇不熄的火焰
ⅰ


关于《奔波中的打工人》的赏析,可以从主题表达、情感刻画和社会意义三个维度展开分析。这部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当代劳动者的生存状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主题表达
作品以"奔波"为核心意象,通过通勤、加班、租房等典型场景,展现了打工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生存困境。作者刻意淡化个体差异,突出群体共性特征,如地铁拥挤车厢中的疲惫身影、深夜办公室的孤灯等符号化描写。这种集体叙事强化了主题的普遍性。
情感刻画
采用白描手法呈现打工人的精神世界:既有"赶末班车时啃冷面包"的辛酸,也有"收到家人问候短信"的温暖瞬间。情感张力通过细节对比实现,如用"凌晨四点打卡机的声音"与"生日蜡烛熄灭的轻响"形成听觉蒙太奇。第二人称叙述增强代入感,使读者自然产生共情。
社会意义
作品超越个体命运描写,折射出劳动权益保障、城乡二元结构等深层社会问题。文中"永远修不完的地铁线路"象征快速城市化代价,"租房合同上的铅笔印记"暗示居住权的不稳定性。这些隐喻使作品具有社会学文本的解读空间,引发对劳动者尊严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