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水(菜)的记忆
前些日子,妻作晚饭,问我想食何物。不知怎地,心血来潮,想起儿时在老家常食的浆水菜来。
妻笑了,"怎么想起这东西来了!"
我也笑了。
妻和我一样来自关中,对于浆水菜并不陌生。浆水菜在甘陕,实在是一种普通不过的腌制酸菜。其酸爽可口,营养丰富,富有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为民间所喜食。
浆水菜的制作之法为:
将锅清洗干净,盛水烧开,然后放入蔬菜绰煮,这个过程我们当地人叫沞(音za)。沞菜时火候很重要,熟至七分即可,不可烂熟,否则制作的浆水菜发燶,没有嚼头,且容易腐败。
沞后将菜捞出晾凉,放入洗净瓷瓮或坛内,然后将稀面糊倒入烧开的水锅,制成稀面汤后放凉,也倒入瓮或坛内,和熟菜搅拌均匀,竹蔑压上石头,置于其上,用盖盖住。然后每日倒入一碗面汤,翻搅,再盖住。经过数日的自然发酵,等待菜黄汁酸,便可食用了。
浆水菜汁,因为出身稀面汤,故有浆水之名。这个发酵过程,家乡人称之为沤浆水。沤熟的浆水,有股天然的酸香之味。打开盖子,酸香之气扑鼻而来。
制作浆水菜,亦可将已有浆水和放凉的沞菜水混合,和熟菜一起放入容器,待其发酵。这个老浆水,我们称其为浆水角子。
浆水菜酸爽可食。浆水酸凉,亦可解渴。幼时常见暑日大人渴极,奔入室内,舀上一碗浆水,伸长脖子饮下,然后长出一口气。浆水入胃,一种酸爽感达至五脏六腑,全身通泰。
自我离乡,告别浆水菜,已近三十年了。如今重新想起,自然不能无因。
凡患糖尿病者,糖粉不能充分被身体吸收,长期聚于血内,阴虚内热,故多饮多食。而浆水性凉,善能清热,浆水内又含大量的乳酸菌等有益菌群,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蠕动,增强消化吸收功能。同时,浆水菜中的维生素、矿物质,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这浆水(菜),可谓治病养生之良方呢。
外祖父为中医世家,受其影响,我也多少了解一些医理。如今重新想起老家的浆水(菜),冥冥中自有天定吧。
我将这想法告诉了妻。养蕊也很赞同,于是从市场买来芹菜和白菜,用来制作。数日后菜成,于是每日浆水菜下饭,又舀上两勺浆水来饮,重新体验久违的家乡浆水菜的味道。半月有余,果然富有成效。自感内热减少,吃饭也有味道了。
周末夫妻在家,谈及于此,相视而笑。聊到兴动之处,便又不自觉回顾起以前在老家有关浆水菜的故事来。抚今思往,感慨万千。
沤浆水的菜料,是有讲究的。如论嚼头,以各种硬朗的野菜,如小芹菜、雪里红、嫩萝卜缨、芥末菜缨等为佳,混沤更好,硬脆而香。其次才是青菜、花白,红苕叶。若论酸,莫过野菜,特别是米毫毫。若论香味,以稍老的香菜浆水最佳,其次,是小芹菜浆水。妻子用的就是芹莱。
昔日家贫,那能讲究这些?生产队分的萝卜缨子、红苕叶子,家人采摘的槐花叶子、野刺蓟,都用来作料。有时硬软混沞,能够充饭下口就是。
如今浆水菜下饭,要入盐、味精和油泼辣子,拌匀后食用。那时将浆水菜取出,在案板上剁碎,只简单地伴盐即可。
早早晚晚,包谷粥就浆水菜,无滋无味,望之生厌,又不能不食。
如今吃浆水面,要炝浆水。用锅把油烧热,放入干辣子角、姜丝、葱段等调味菜蔬,爆炒出香味,再倒入浆水烧开,加入各种调味,再烧一会。另一个锅里下好面条捞出,再浇上炝熟的浆水,加上油泼辣子,活香生色。那时,面食不足,浆水菜入锅来代,缺料少油,清汤寡味。
不过也有好感之时。
单纯的包谷粥浆水菜吃厌了。一次和姐姐突发异想,将菜和粥搅和均匀,当作调和粥喝下。那是少有的值得记忆的时刻。
也有改善生活之时,那就是吃浆水搅团,或者浆水鱼鱼。
舀上一大盆浆水,将清油烧滚,倒入盆内,刺啦一声,油花便漂浮在浆水上,特有的油香和浆水的酸香之气混在一起,窜入鼻腔,顿生食欲。舀入碗中,再将搅团打入浆水中。或者将鱼鱼盛入碗内,舀入浆水,加上油漤的韭菜,面黄,汤青,菜绿,吃上几碗,身心爽极。
印象最深的,是一种吃蘸水面的吃食吧。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承包制实行后,粮食过关,可以畅开吃白面了。一次母亲将面擀开,用茶杯口按下,取成一个个圆面片。然后小碗里舀入浆水,倒入油泼辣子,伴入葱花、姜丝,然后熟面片蘸着浆水,美美吃了一顿。
多年之后,读及陆游《朝饥食齑面甚美戏作》:一首“ 一杯齑馎饦,老子腹膨脝。坐拥茅檐日,山茶未用烹。”另一首是“ 一杯齑餺飥,手自芼油葱。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我想,陆游的吃法和感觉,和我当年相同吧。
陆游当年壮怀激烈,"楼船夜雪,铁马秋风",以后复归乡里,隐居鉴湖之畔,简单三餐便可满足。而我呢。来到江南以后,出外旅游,工作招待,见惯了鱿鱼海参、大鱼大肉。时间长了,便也腻歪。总觉得一桌山珍海味,不如自家的一碗面条。
如今,已近耳顺之年,吃食愈加简单。家常便饭更觉亲切。不知不觉,家乡的浆水(菜)也成了稀奇。喝上玉米糁熬稀饭、啃软面锅盔,筷子夹着浆水菜,倒成了一种享受。
却是为何呢?
浆水(菜),是家乡的味道,儿时的记忆,人生成熟后的返朴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