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1日,开封上河诗社部分社员,开封散曲部分作者,拜谒了刘青霞故居(开封北土街刘家胡同),并用曲的文学形式,讴歌刘青霞巾帼英雄精神!
先了解一下刘青霞故居情况
刘青霞故居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北土街刘家胡同以及尉氏县城中心。它由开封市刘家胡同的刘家宅院和尉氏县县城中心的师古堂(东院)、刘家西院共同构成,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独特,是豫东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中原古典建筑风格四合院。
建筑特色
刘家宅院坐北朝南,东、西宅院布局及建筑形式完全一致,各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共有清末明初建筑风格的房间70余间。整座院落建筑雕饰素雅,门敞窗明,主房与配房,后、中、前三院之间,房子的高度、面宽、进深都有差别,以正厅、正房最高,中院次之,前院最低,使整个建筑群层次分明,错落有序,体现出主尊配卑的等级观念。大门偏左,以左侧下角配房的山墙头作照壁,东院呈现“坎宅巽门”的方位格局,大门建于东南角“巽”位,寓意家人世代昌隆。
尉氏县的师古堂,占地约12700平方米,原貌奢华、雄伟,是一座大型的四合式建筑群。现存后院及中院部分建筑,坐北朝南,有房38间,为二层硬山式楼房三面围合而成。刘家西院与师古堂隔路相望,建筑群坐西朝东,分南北两座院落,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可相互通联,风格与师古堂一致。
刘青霞生平事迹
刘青霞原名叫马青霞,是马氏庄园主人、清末两广巡抚马丕瑶的三女儿。17岁时,她嫁给了开封尉氏县的刘耀德,刘家当时是“河南第一富户”。然而,婚后七年刘耀德病逝,刘青霞抱养了丈夫胞姐的儿子刘鼎元。1906年,刘青霞受河南辛亥革命领袖张钟端等影响,东渡日本,结识了鲁迅先生,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她积极投身革命斗争和教育事业,创办了河南省第一所私立女校——华英女校,还捐钱资助过尉氏高等小学堂、中州女学堂、中州公学、北京豫学堂等,创办蚕桑学校、孤贫院等,为河南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她斥巨资支持辛亥革命,创办“大河书社”作为秘密阵地,购置武器弹药,掩护同志、传递消息、筹办起义经费。孙中山先生为她题写了“天下为公”和“巾帼英雄”八个大字,她也因此被誉为“南秋瑾,北青霞”。
学员曲作:
[双调·折桂令]谒开封刘青霞故居
孟庆岐
溯中州、故宅犹存。巾帼遗风,翰墨留痕。曾赴东瀛,广求经卷,志济黎民。
兴义塾、培才铸魂,散家财、纾困扶贫。侠骨嶙峋,不让须眉,堪比秋君。
【双调.折桂令】侠女刘青霞
张文富
女豪杰、乐善帮民。怜弱怜穷,济困扶贫。铺路修桥,倾囊助学,大爱仁心。
谋复兴、投身国运,举旌旗叱咤风云。重义轻财,救国危亡,青史留存。
【双调·折桂令】参观刘青霞故居
崔红莉
拜豪杰、再访名家。
黛瓦青砖,竹映窗纱。
一院幽丝,一生佳话,一念梅花。
(听于师)道不尽青霞慧雅,
(随于师)品不完诗墨楹花。
修路扶危,建校增才,情洒天涯。
【双调.折桂令】侠肝义胆巾帼女
张文富
汴城中、侠女英豪。巾帼女名字青霞,行义举乱世时骁。助革命直捣清庭,雷霆震皇室风雨飘摇。赞侠女一代天骄。
散家财、为民温饱,解民困铺路修桥。倾爱心济弱扶贫,存仁心兴学兴教,霞肝胆光灿云霄。
【双调·折桂令】
《观刘清霞故居》
文/孙桂华
忆词章清照风流,
金凤铿锵,笔墨清遒。
烈女捐财,匡扶辛亥,
赤胆难休。
看青史丹心久留,
映山河浩气千秋。
桥路修眸,
救世无忧,
德耀神州。
【双调•折桂令】参观刘青霞故居
陆扎根
披斜阳一路春风,读拜青霞,领悟人生。
举义中原,立公华夏,至善精英。
结同道心悬北京,
会逸仙身赴东瀛。
救困扶丞,兴教求真,堪比秋卿。
【双调•折桂令】女豪杰
陆扎根
女豪杰万里云飞,聚爱山河,喚醒民扉。
心系乾坤,关怀桑梓,血铸魂威。
真诰命一身富贵,奇女侠百世光辉。
济困光辉,兴教光辉,举义光辉。
[双调·折桂令]忆高堂
孟庆岐
感恩深泪洒衣裳。岁岁音容,梦里彷徨。檐下温言,灯前细语,耳畔柔肠。
历寒暑持家苦忙,度春秋育子奔忙。恩重山长,恨少承欢,永念萱堂。
【双调.折桂令】访刘青霞纪念馆
吴建勋
母亲节、拜访青霞,(后园)松树遮天,(前院)旭日光华。睹物思人,半窗梅韵,九宛兰花。
散财货心迎华夏,
求自由魂若丹霞。
(洒热血)辛亥功发,
(救贫困)名谱丹青,
(谱丹青)功滿天涯。
【双调.折桂令】颂刘青霞
吴建勋
救贫穷、慈善称家。(似男儿)重义轻财,(贤女儿)能曲善琶。养性修身,心牵天下,魂若丹霞。
开眼界东瀛辨花,
为乡亲济困无家。
胸有奇葩,
襄助中山,
光照中华。
〔双调·折桂令〕访刘青霞故居(通韵)
王红建
趁晴和、曲友偕行,柳弄晴空,帘卷清风。银杏垂阴,榴花燃炬,竹映梅屏。(行善举)倾财力、甘担使命,(存信念)济苍生、剑指幽冥。(真个是)侠骨铮铮,(更有那)浩气腾腾,(终赢得)光耀瀛瀛。
〔双调·折桂令〕谒刘青霞故居
王红建
榴花燃、灼透雕墙,拾翠晴阶,寻旧朱廊。苔绣青砖,风蚀碧瓦,雨浸沧桑。(忆往昔)倾私囊、纾难慨慷,(留声名)寄丹心、化作梅香。侠气昂扬,半世峥嵘,满院芬芳。
[双调.折桂令]
访青霞故宅
文/赵奎
暑阳随、同去拎风,结伴何驰?徒步车通。穿道迎呼,青霞故院,刷证门躬。古宅静、幽香满送,海棠缭、屋韵丰功。雕像碑松,凭吊惊枫,意气苍穹。
[双调.折桂令]
巾帼豪杰
文/赵奎
立巾帼、望断天涯,狂浪西沙,(怎奈)黛瓦青拔。(携财)追义泽民,(随兄)跨洋破旧,(抒志)利国为家。高山仰、期生异葩,浓云悬、沃土顽花。艳伴烽卡,香韵残林,举世青霞。
《双调·折桂令·访林青霞故居四章》
王兴华(蓬池居士)
(一)
步幽廊漫叩芳尘,木槛藏莺,石径眠云。绣闼春深,雕窗月老,犹带啼痕。想当年霓裳舞困,到而今苔印逡巡。燕子重门,说甚前身?一缕茶烟,半卷黄昏。
(二)
汴梁城认取娉婷,银幕浮光,玉砌流萤。眉黛藏山,眸波漾月,曾醉群星。画檐外东风未醒,粉墙头旧照空凝。不是飘零,非为伶仃。戏里春秋,梦里丹青。
(三)
旧妆台暗锁韶华,镜锈鸾孤,帘落香斜。金缕尘埋,胭脂水涸,谁问琵琶?忆片场霓虹叱咤,对空庭烟雨嗟呀。笑也由他,泪也由他。一树棠阴,几度栖鸦。
(四)
问浮生几度逢迎?戏服斑驳,海报凋零。汴水舟遥,梁园客老,俱是曾经。剩满院松涛自听,伴千年铁塔同青。不必伤情,何必知名。檐角风铃,说着飘萍。
〔双调·折桂令〕赞辛亥女杰刘青霞
李树友
(好一个南秋瑾) 北青霞、侠骨柔肠 ,南下金陵,东渡扶桑。天下为公,资财辛亥,盖世无双 。
(人称)才貌美、豪门妇孀,(却)豪气轩然腊梅香。(毁家纾难,乐善好施,兴办教育)助力学堂,散尽千金,万道霞光。
【双调•折桂令】青霞故居有感
陈燕
见雕梁、暗换时光,
石鼓生斑,铜锁凝霜。
曲径留痕,匾联余韵,翰墨遗香。
办学堂、文兴国邦,
济穷困、德润闾乡。
风过回廊,似说沧桑,书满芸窗,(如见行藏)。
【双调.折桂令】游刘青霞故居
张文富
院深深、幽径回廊。前跨院汉瓦秦砖,后跨院雕石轩窗。正厅堂黛槛朱门,主阁楼飞檐兽脊,这故居古色生香。
古木翠繁花吐芳,棂格堂联对盈墙。赞豪杰侠女柔肠,颂高德济困倾囊,唱青霞万世流芳。
【双调.折桂令】刘青霞故居采风
王淑琴
汴京城慨赞英雄,打破平庸,行善扶穷。兴办学堂,建功荣业,天下为公。
争自由、多参运动,建桥梁、活跃交通。侠骨心忠,辛亥豪杰,不世之功。
【双调·折桂令】参观开封刘青霞故居
于兆福
画屏儿双手推开,古色飘来,淑女翩来。(沐浴)一股清风,(倾听)一屏故事,(感受)一院情怀。
海棠树陪君百载,蜡梅花静待君裁。浩命夫人,辛亥豪杰,侠骨英才。
【双调·折桂令】刘青霞
于兆福
仰青霞一代风流。华夏名流,女界名流 ,辛亥名流。投身革命,笑傲王侯。
争女权东瀛奔走,献家财挥斥方遒。唤起文心,关注民生,誉满神州。北刘南秋。
【双调·折桂令】参观刘青霞故居(通韵) 秦 静
夏初观、侠女梅屋,
青瓦斑驳,银杏寒疏。陵谷沧桑,榴竹相映,
(忆往昔)兴办学塾。
倾资助、革新旷途,
修桥梁、通路安舒。
赈困扶孤,赤热丹忱,青史长书。
〔双调.折桂令〕
访刘青霞故居
杨伟红
仰青霞谒访明堂。黛瓦阁楼,画栋雕梁。
(览女侠)天下为公,捐资济困,襄助家乡。
(倾家财)助共和忠肝义爽,
(好善施)办学堂侠骨柔肠。
(修路桥)惠济乡邦,(对同胞)一片丹心,(巾蝈女)万古流芳。
〔双调·折桂令〕刘青霞(通韵)
于红宁
女英雄实在直夸,为拯救家国,不问其他。既办书刊,又筹学校,也涉棉纱。倾财力不留片瓦,付豪情几向天涯。绝代风华,不住摸爬,不让须眉,好一个青霞。
【双调·折桂令】
霞居凝史 联韵颂侠
——踏访刘青霞故居
蒋顺成
赞巾帼、义举贞花。散尽千金,兴校忠嘉。救国披肝,拯民沥胆,灿若明霞。
傲梅骨、联歌仗侠,襄共和、气贯天涯。史载封加,故宇铭勋,誉满中华。
编辑:雨后初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