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风来油粘米香
(藏头诗)
作者:桂汉标
常序秋熟看春耕,
平畴南北情相融。
风生水起正当时,
来往先后期共荣。
油亮图新巧施技,
粘连农户同科工。
米质永葆千秋色,
香遍天地中国梦。
(2025年5月15日)
洞仙歌
作者:罗明生
轻闻炭米,马坝油粘味。早智猿人落遗地。石门开、再现炊火升腾,快步远,还有雄狮在睡,
欣常平送暖,结对扶贫,百里奇缘共嘉穗。试问曲江人,不负东风,巧耕作,丝苗优比。众口福,慰相府九龄,盈仓廪,融通岭南山水。
(二0二五年五月十五日)
七律·推心骏业放心米
作者:朱华茂
曲水禅云着意量,
常平携手本平常。
千年炭化狮岩稻,
百里缘牵马坝香。
出众丝苗添口福,
如诗岁月泛油光。
龙头播雨腾飞地,
万户心窝起艳阳。
(2025年5月16日)
马坝油粘米香满天下
作者:黄凤娣
我从狮子岩出发,四千多年来
沐过曲江暖阳,饮过曹溪圣水,听过韶音清风
马坝人一直把我揣在心尖上
村旁的小桥吱呀,捣衣声声,鸡鸣吠犬催我生根发芽
田垅的青蛙打鼓,蛐蛐抚琴,夏蝉放歌陪我成长
二十四个节气亘古不变,化作
大数据播撒的春雨,浸润着千年赤壤
父亲身披蓑衣,老黄牛拉犁翻土的背影被松土机置换
插秧机心甘情愿接替母亲顶着烈日弯腰插秧
父亲落寞的烟斗和着母亲的热泪盈眶
凝结成色泽诱人的金黄
而我,黄皮肤包裹着的依旧是一颗晶莹剔透、柔软香糯的感恩之心
从田头到存放粮仓,每一粒都返璞归真,富含多种营养
从粮仓到放入蒸锅,每一粒都明心见性,保持浓滑如膏的油亮
灶台溢出的米香啊,粘着母亲教我的童谣
“马坝米,油汪汪……”
漫过远洋,齿颊留香,天下留芳
稻田吟
作者:乐众华
风从南华寺的钟声里来
带着梵音,掠过马坝人的颅顶
在狮岩脚下的田畴盘旋
将一粒米的前世今生
写成千年不褪的经卷
祖父的犁铧翻开唐朝的月
水牛蹄印盛满明清的雨
而今无人机在云端播种
智慧农机丈量着土地的呼吸
传统与现代在稻穗间握手言和
端午的粽叶裹着乡愁
腊月的炊烟升起团圆
油沾米在陶釜里舒展腰肢
化作游子舌尖的月光
也酿成客家娘酒的醇芳
产业园区灯火如星河
生产线谱写丰收新韵脚
电商快车穿越北回归线
把稻香送往五洲餐桌
乡村振兴的蓝图上
每一粒米都是闪光的坐标
生命的精彩不止阳光雨露
作者:杜金华
当13万年前旧石器时期的马坝人头骨化石被发现
马坝,这片土地就叫伟大
当4千多年前石峡文化遗址中碳化的谷粒被发现
马坝,这片土地就叫传奇
从一个头骨还原远古的智人
还原一个地区远古坚毅的足音
从一堆碳化的谷粒还原一季春禾秋稻
还原一个久远地区稻香十里的富足丰饶
从昔日的皇家贡米到今朝的百姓餐桌
从果腹的一粒粮食到一道亮丽名片
马坝油粘,孕育了旷古的文明
又燃起了今日马坝新的荣光
马坝油粘,在绿肥种植与稻草还田的传统中延续
又在种植“五统一”“三控施肥”
低温烘干、低温碾米等先进技术中优化发展
在生态米的沃野上,树立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标杆
无论是远古的炊烟
还是眼前的人间烟火
缭绕着的,都是马坝油粘的四溢香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