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苍翠同窗情
刘正义
五月十一日中午,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大地一片葱绿。银灰色的动车像一条不知疲倦的巨龙,载着我们向心仪已久的安康市奔驰。动车在秦岭腹地急速穿行,清新的空气伴随着满目苍翠,令人心旷神怡。昔日崇山峻岭的魏巍秦岭,在现代便捷的交通面前,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威严,仅仅两个多小时,我们就踏上了安康大地。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与安康有着不解之缘。五十年前,我曾随兰州军区政治部新闻采访组来到这里,在紫阳县进行采访实习。返回时,平生第一次登上了抵达西安的飞机。虽然那飞机比公共汽车大不了多少且在空中异常颠簸,但也是我人生第一次难得的体验。转业后,我先后多次到安康开会、调研,对这个地处秦巴腹地璀璨的明珠并不陌生。只是这次,我作为一个家属、一个随从,陪老伴参加同学聚会。尽管我的腿伤并未痊愈,但夫命难违,同时我对这里也有着一丝不舍的情结,便忝列此行。
在岁月的长河里,39年也只是时光的一瞬。但对于这些毕业39年大多数从未相见的同学来说,那是一种情感的煎熬,一种朝思暮想的期盼,一种难以了却的心愿,一种渴望已久的平台。
在汉江之滨富丽堂皇的明江大酒店,同学们泪眼濛濛,握手、拥抱,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怎能相信,当年风度翩翩在篮球场上龙腾虎跃的小伙子,转眼成了白发苍苍眼花背驼的小老头;当初曾十分吸睛亮丽的窈窕淑女,如今竟成了满脸皱纹絮絮叨叨的俄罗斯大妈。岁月啊!你为什么这么无情,残忍地改变了同学们的容颜?但是,唯一不变的,是那颗胸中依然滚烫的心,是那份海枯石烂也不变的情。
几十年来,已有几位同学带着深深的遗憾走了。不久前,一位同学永远地离开了大家。这也是匆匆聚会的一个原因,同学们都说,“见一面,少一面,不留遗憾!”负责策划、召集的同学,适时根据大家的意愿,与安康的同学们一起举办了这次聚会,从而了却了大家的一桩心愿。
如果说秦岭是中华大地上一条蜿蜒的巨龙,那么安康就是俯卧巨龙之侧的一颗明珠。她地处秦岭以南,既有着秦文化的博大厚重,又有着江南明丽婉约的风姿。她兼收并蓄,把南方与北方的传统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天然的秀美。安康古称“金州”,南宋大诗人陆游曾在《题郭太尉金州第中至喜堂》一诗中写道:“安康甲地天下传,玉题绣井魔云烟。落成鼓吹震百里,意气欲压秦山川。第中筑堂最宏丽,奎画岌岌蛟龙缠。知公所喜在勇退,顾视解组如登仙······”陆游不吝笔墨,对安康大加赞美,可见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个难得的风水宝地。安康的几位同学,极尽地主之谊,满腔热情地把这儿最美的景点、最好吃的美食呈现出来。
说到安康的美景,自然少不了石泉,几年前,我曾有幸来此一游,感慨之余,写了篇《石泉游》,发到网上,上了都市头条,阅读量近3万。此次故地重游,别有一番风味。
燕翔洞位于石泉县南50公里处的熨斗镇西,园区约80平方公里,北依秦岭,南接巴山,依托汉江两岸绮丽多姿的山水洞奇观,将150个景点珠玉相缀巧妙搭配,凸显出秦巴腹地和汉江两岸特有的原生态美,形成了融山、水、岸、洞自然景观及古镇、寺院宗祠、戏院等为一体的生态自然景观。(据资料介绍)
燕翔洞是一处有着5亿年历史的天然溶洞,洞内有各具形态的钟乳石、石笋等自然奇观。在这个美轮美奂、若梦若幻的人间仙洞,你会感到世界的奇妙。随着脚步的移动,你会不断地发出一声声惊叹!你会觉得眼前的一切太不可思议了。洞内有飞瀑、有山峦、有飞禽、有走兽,你可以尽情地发挥你无穷的想象力,来品味这妙曼的奇景。我想,为什么叫燕翔洞?大概是在洞内有无数个形如大雁一样的鸟儿在展翅飞翔。在灯光的作用下,你犹如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就是再高明的画家,也难以画出这样至纯至美的色彩。洞外烈日炎炎,洞内却如初春,凉风习习。同学们被这无与伦比的美色迷住了,打心底感谢安康同学的盛情和独具匠心地安排。穿行洞内,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开怀大笑,有的勾肩搭背,似乎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回到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时代。来自延安的同学,自然成了大家热议的中心话题。当年,帅气的他一次次用热乎乎的鸡蛋,终于打动了才貌双全的心上人,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完成了从“奴隶”到“将军”的转变。如今,面对大家不乏羡慕的戏谑,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羞涩,他们大大方方地手拉着手,肩并着肩,用一个夸张的动作回应大家的美意。笑声、掌声和尖叫声在燕翔洞久久回荡。
后柳水乡,是石泉的一个著名景点。几年前,我曾在这里泛舟,高歌。几年后,同学们又相聚在这如诗如画的江上,放浪形骸,让夏日的风唤醒39年的同窗之情,让千年的柳树见证这美好的瞬间。曾记否,几十年前,一帮刚刚考完试的同学在西安兴庆公园的船上戏水,放松一下多日没黑没夜复习的紧张心情,不料却受到治安人员的处罚。说到这些“走麦城”的逸闻趣事,不由大家感慨万千,开怀大笑。
当天傍晚,刚刚从石泉返回的同学们来到江边,目睹着眼前色彩斑斓水天一色的世界。夜幕降临,穿城而过的汉江如一条美丽的彩带,在灯光、月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登上观光船,两岸的霓虹灯像魔术师手中的万花筒,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赤橙黄绿青蓝紫,安康城宛若徜徉于灯火阑珊的海洋,又如天上银河洒落人间。
临别的当天中午,我们又一起登上了满目苍翠的香溪洞,这也是我第二次攀登这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仙人洞了。南依巴山,北临汉水的香溪洞,相传吕洞宾曾在此修道成仙,后人在这里架桥筑楼,凿岩开洞,主要有香溪洞、药王洞、三茅洞、龙王洞、文昌洞、八仙洞、慈航洞、祖师洞,并称香溪八洞。洞中道教神像多尊,神采奕奕,栩栩如生。自明代以来,香溪洞就成为陕南最大的道教活动中心。
沿着陡峭的山间小道彳亍而行,虽说大多数同学已过耳顺之年,但勇气不减当年,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大家被香溪洞的美景陶醉了,被人文始祖的道教文化感悟了,被环绕其间的香气熏染了。大家走着、说着、看着,一个个谈笑风生,心旷神怡,似乎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终于,登上了顶峰,一览众山小,俯瞰安康市区,眺望滔滔汉江,身旁是青翠的山,缥缈的云,更有男女同学相伴,夫复何求。
同窗相聚,终有一别。几天来,一次次的酒宴,一次次欢聚,唯有这临别的一次,最为伤感,也最为难忘。大家频频举杯,诉说衷肠,祈愿各自珍重,相约下次重逢,一个都不能少。有的同学竟忍不住热泪盈眶,一席席知心的话儿说不完,道不尽,只待来年再相聚。席间,几位同学放声高歌,一下子点燃了大家满腔的激情,把欢宴推向了高潮。此次聚会,正如有的同学在诗中写道:
三十九载别梦长,安康重逢话沧桑。
碰杯欢饮忆年少,石泉古城寻旧章。
燕翔溶洞探奇幻,香溪幽静踏芬芳。
难得今朝同相聚,欢声笑语诉衷肠。
时光匆匆如流水,临别执手泪盈眶。
他日再约重相逢,共赏晚霞醉斜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