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刘道玉先生
楹联/李含辛
上联
珞珈毓秀,黉门翘楚,问谁领风骚?忆当年执掌杏坛,敢破陈规,独开新境:倡学分以活机制,创插班而纳英才。兼容并蓄,思想自由,八载耕耘,铸就武大中兴气象。看今朝黉宫巍峨,犹记先生胆略,真可谓蔡公风骨,梅老精神!
下联
江汉钟灵,华夏脊梁,唯公称典范!想昔日挂冠明志,不阿权贵,甘守清贫。虽去职仍忧国是,纵归田未忘育才。笔耕不辍,文章警世,一生求索,昭彰士人独立品格。叹此间师道长存,永怀赤子情怀,果然是屈子高洁,陶朱境界!
附录:
李含辛楹联《致敬刘道玉先生》赏析
李含辛先生这副致敬刘道玉校长的楹联上联,以凝练的笔墨勾画了刘道玉在武汉大学的教育改革实践与精神遗产,其赏析可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
一、地理与人文的双重礼赞
二、改革举措的史诗性浓缩
三、历史坐标的纵横定位
四、语言艺术的张力之美
句式参差,气韵跌宕
上联以四言(珞珈毓秀)、四言(黉门翘楚)、三言问句(问谁领风骚?)起势,继以五言(忆当年执掌杏坛)、四言排比(敢破陈规,独开新境)推进,再转七言长句详述改革举措,终以四言收束(八载耕耘…),最后以感叹句升华。长短句交错,如江潮奔涌,契合改革者的激昂心志。
动词如刀,改革者形象跃然
「破」「开」「倡」「创」「铸」等动词凌厉果决,与「兼容」「并蓄」的包容性词汇形成张力,刻画了刘道玉「雷霆手段与菩萨心肠」并存的改革家形象。
数字的史诗感
「八载」言其改革历时之久,「中兴」言其功业之伟,而「看今日黉宫巍峨」以空间之壮阔呼应时间之厚重,使个人功绩升华为大学精神的永恒象征。
五、精神图腾的终极定格
结语
这副上联不仅是刘道玉改革生涯的史诗性总结,更是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历程的缩影。其价值在于:
以文学重构历史:用楹联的古典形式,铭刻现代教育史的关键篇章;
以人格诠释大学精神:证明真正的大学崛起,必赖于教育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语);
以文化应答时代:在当今教育功利化、行政化的背景下,此联如黄钟大吕,唤醒人们对「理想大学」的追慕与坚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