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孙书文
欢迎各位师友。这是一场学术报告会,也是一次“深情”的文人雅集。

孙书文院长在侯林《济南园林审美》学术报告会上 于志伟摄影
侯林先生对教育、对山东师范大学有着深厚的感情。2020年8月25日,因查阅材料,他与王文老师来校。2022年7月,在山师大文学院与济南党史史志研究院为他与王文编著的《济南泉水诗全编》的研讨会上,侯林先生说:“我的父亲母亲都是教师,我对此职业崇敬热爱,讲课诚为人生享受。”在他的散文《虚掩的门》中,他说:“我庆幸自己生在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家庭里。”他的女儿侯环是山东师范大学毕业,侯林老师受聘为文学院兼职教授。

《济南古代园林审美概说》海报
侯老师对故土济南一往情深。2022年,他与王文推出了130万字的三卷本《济南泉水诗全编》(校订本),这仅仅是清代卷,收诗就高达3437余首,首次发现者也有二千余首,开山之功自在其中,这是一部济南泉文化研究的皇皇巨著。2022年,侯林、侯环父女二人联手推出30多万字的《济南名泉考》,被誉为遵循“以诗证史,史诗互证”的学术路径,为济南地域文化和文史研究献上的力作。两人又首次大篇幅挖掘济南园林文化,开创“济南园林六十家”研究,当然不止60家。时隔一年,2023年,出版60万字的《济南园林70家》(上下卷),考证的济南园林从60家到81家,同样是一部填补济南文史研究空白、特别是园林研究的奠基之作。2024年,侯环、侯林再出新作《百家名士咏济南名泉》,名泉与名士,名士与街巷研究,成为父女俩开辟的又一条独特的地域文史研究路径,这样充满创造性的研究让人与泉、与历史、与城市有了更紧密的关系,跳出了原本简单的文史研究与文献整理,让文化更直接地切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的发展。

孙书文院长与侯琪、侯林兄弟在山师大文学院
侯林有一篇获中国新闻奖的散文《近之惑》。其中引用《韩非子• 喻老》中所言:“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是的,好风景都是为当地人所设。济南自古是诗城。一座城,一个人,而作为一个文化人,生活在济南是美丽的。

书影:侯林、侯环著《济南园林七十家》
侯老师对文化的深情。如《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老济南的风花雪月》《济南趵突泉诗文全编》等,这些书的字数叠加起来,至少有500万字吧。半个世纪前,他当工人时,其散文作品便经常在《济南日报》发表。上世纪70年代中,他被山东大学中文系张伯海先生看中,借调山大参与注释鲁迅作品《故事新编》,与张老师及刘泮溪、孙昌熙诸位先生一起,亲聆謦欬,从而打下坚实的学养基础。谈起这段经历,侯林对其人生、学业提供巨大指教的恩师张伯海先生充满无限深情,他说:“人这一生,教师可有许多,而恩师只有一个。”当时,他被济南教师进修学院李永祥先生邀请给进修中小学老师讲鲁迅课程;而到了德州师专后,还曾在中文系师生大会上作鲁迅讲座。

侯林与恩师张伯海先生及张师夫人包老师在一起
侯林重感情,与人为善。他称自己的兴奋点有四字:超越、智慧。他经常以培根的一句话自勉:“人是生活在自己的智慧之中的。”他从而总结:“人有什么样的智慧,便有什么样的生活。”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三老宋遂良、吕家乡、袁忠岳先生,都对侯林的研究有很高的评价。《济南日报》曾经撰文《侯门三秀,斯文在兹》。这也是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与侯门三秀的佳话。
侯老师写过一篇散文,名为《看不见的风景》。这些深厚的情感,肉眼“看不见”,深植于我们的“内心”,是最为动人的“风景”所在。



学术报告会现场照 于志伟摄影
老舍当年登上千佛山上眺望济南,深情地感叹:“城河带柳,远水生烟,鹊华对立,夹卫大河”。
山东师范大学便是一处幽雅的园林,五A级的校区。
今日也有点“流水当门,远山在目”的味道,门前终日里“车水马龙”。
好在,可以“诗文造园林”(陈从周),用艺术来完善自然。
有水则活。学生是学校丰盈的水。
自然与人工的生命体。“适用”,因而适意。
做学问,无他,“适用”。
祝院落泛舟游,院落文化游。街巷泛舟游在济南早日实现,愿济南成为独树一帜的江北水城。
(孙书文教授,著名学者。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本文为孙书文院长在侯林《济南园林审美》学术报告会的主持词)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