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泉畔新婚尚(随笔)
刘方
在大漠孤烟与长河落日交织的敦煌,月牙泉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黄沙之间。而如今,这里不仅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更兴起了一股清新的新婚风尚。月牙泉镇月牙泉村红白理事会推动的移风易俗,让“零彩礼”嫁女新风尚如春风般拂过这片土地,为传统婚俗注入了新的活力。
彩礼,作为一种由来已久的社会现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在传统观念中,彩礼是男方家庭对女方家庭的尊重与感谢,是婚姻缔结的重要环节,象征着两个家庭的结合。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新婚夫妇的生活提供物质基础,帮助他们开启新的人生篇章。随着时代的发展,彩礼逐渐变味,一些地方出现了彩礼数额不断攀升的现象,甚至演变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高额彩礼让许多家庭不堪重负,为了凑齐彩礼,不得不四处借贷,陷入经济困境。这不仅影响了新婚夫妇的生活质量,也给双方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还可能引发家庭矛盾和社会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月牙泉村的“零彩礼”新风尚显得尤为珍贵。这一风尚的兴起,得益于红白理事会的积极推动和村民们观念的转变。红白理事会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开展宣传教育等方式,倡导婚事简办、新办,引导村民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村民们也逐渐认识到,婚姻的幸福不在于彩礼的多少,而在于夫妻双方的相互理解、支持与关爱。“零彩礼”嫁女,不仅减轻了男方家庭的经济负担,也让婚姻回归了爱情的本质,让新人能够更加轻松地开启新的生活。

除了“零彩礼”,积极推广集体、公益、旅游等婚礼形式,也是月牙泉村移风易俗的重要举措。集体婚礼,让新人们在众人的祝福下,共同步入婚姻的殿堂,既热闹又节俭。它打破了传统婚礼的局限,营造了一种团结、和谐的氛围,增强了村民之间的凝聚力。公益婚礼则赋予了婚姻更多的社会意义,新人们将婚礼的费用用于公益事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婚礼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旅游婚礼更是受到了年轻一代的喜爱,新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完成人生的重要仪式,既浪漫又独特。这些新颖的婚礼形式,不仅满足了不同新人的需求,也让婚礼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时代气息。
“低彩礼”“零彩礼”蔚然成风,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减负,更是社会风气的转变。它让人们不再将婚姻视为一场物质交易,而是更加注重感情的培养和家庭的经营。这种新风尚也有助于减少因彩礼问题引发的纠纷和矛盾,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它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乡村的美好与发展潜力,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资源流向乡村。

月牙泉畔的新婚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体现。它让我们看到了传统婚俗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为解决彩礼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我们相信,在红白理事会的持续推动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股清新的新婚风尚将如月牙泉的泉水般,源远流长,滋润着每一个家庭,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未来,希望更多的地方能够借鉴月牙泉村的经验,让“低彩礼”“零彩礼”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让婚姻回归纯粹与美好,让每一对新人都能在幸福的道路上携手前行。

简介:刘方,男,笔名,糊涂一郎,江苏淮安人。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小小说月刊》签约作家。作品散见各类文学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