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智轻德不可取
王晓瑜
近年来,国家及教育部门一直在积极倡导和落实素质教育,现已收到良好效果。但是在培养人才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一些学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智轻德的教育状况,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不仅将会成为制约人才培养的瓶颈,而且也会影响未来社会正确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无不是先从德育教育抓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良好的修养,即使知识匮乏还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弥补,而一个无德之人往往来不及改正就已对他人、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且看当下的“我爸是李刚”等事件,不得不引起整个社会尤其是教育部门的反思。
当今,我们所生存的社会环境早已从匮乏社会过渡到消费社会,虽然经济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但有些人的精神却越来越空虚贫乏,甚至没有了信仰,变成了物质、金钱的奴隶,似乎要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变成供感官消费的对象,在物质金钱的消费社会中迷失了自己,在无休止的消费中耗尽着自己,使梦想和信仰沉睡心底,无心仰视头顶蔚蓝的天空、浩瀚的星空和俯视脚下碧绿的原野……这些社会弊病像那些疯长的秕谷一样被种植在孩子们天使般的心灵里,使原本天真可爱的学生失去了人生坐标,沉迷于网络游戏,出现厌学、不思进取甚至是轻生等现象,这是很令人担忧的。还好,国家、社会都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正下决心规范净化文化市场,着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书香型校园、书香型家庭。比如南京晓庄学院就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庄子博大精深的思想教育学生,并与其产生思想共鸣,以培养学生善良、博爱的情怀,培养学生加深对人性理解的深度、对社会牵挂的深度与宽度。因此这所学院培养的学生往往能积极到祖国边疆去支教并毅然留在边疆。再比如,好多中小学校开展诵经典教育、挫折教育,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用大自然这本鲜活的教材教育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与自然的零距离接触中感悟生命的美好。带领学生走进工厂、走进实验室,让他们身临其境,向工人师傅、专家学者学习,这不但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其实,世界其它国家也特别重视对国民进行思想教育,比如新加坡、美国等早就提出了建设学习型、书香型国家战略,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到学校领着学生念书,在美国到处都能看到读书者的影子。聪明的犹太人宁愿家里没有像样的家具,但是必须要有像样的书橱。
近期阅读部分大学校长寄语毕业生的诤言,受益匪浅。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说:“我希望你们在交大学到的,最重要的,是一种影响你们以及你们周围的人做人做事态度的追求纯洁、高尚和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虽然不会给你们立刻带来财富和名声,却是你们个人,以至国家社会健康发展,走向成功的基石……现实的社会是不完美的,这种不完美恰恰源于精神的沦丧。所以你们的使命就不仅是坚守大学精神,还要将其传播并发扬光大”;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成才立业德为基,决定一个人走得多远、飞得多高的,不仅仅在于知识、能力,更在于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坚韧的毅力和高尚的精神……希望大家做到行为精英、心为平民……要做到内心世界光明而崇高,行为举止自然而得体,生活情趣清新而多彩,人文情怀深沉而厚重,艺术修养高雅而丰富”;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说:“这个世界的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服务于世界,而不往回到内心、转回自身,以徜徉自己的心灵家园当中……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心,对社会有真正的责任感。这是我强调的精神育人”。这些肺腑之言,给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指明了什么是真正的人生之路,也向所有的教育者指出教育的当务之急是育人、育心!
我们再来看一下当下的暑假,有多少学生是在被育心啊?大多是在恶补数理化等学科,笔者不是否认自然科学,应该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得兼顾,尤其是学生的心理、思想、健康都得引起高度重视,当然,这些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考试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需要政府加大教育投资,多建一些有助于青少年进行健康娱乐活动的场所,如少年宫、少年俱乐部、少年图书馆等,让学生假期里有地方可去,真正实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绿色教育目标。
(原载2011年8月2日《莱芜日报》)
王晓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黄河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莱芜区诗词楹联协会顾问,莱芜区家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讲师,凤城高级中学凤鸣文学社顾问。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宣传工作先进个人,都市头条2023度十大散文家,莱芜区表现突出文化志愿者,出版散文集《杏坛拾穗》、长篇报告文学《拓荒者的足迹》《人与海》《尚金花》等,曾在《时代文学》《黄河文艺》《齐鲁晚报》《职工天地》《工人日报》《齐鲁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报告文学《山城起舞金凤来》《拓荒者的足迹》分别荣获山东省、莱芜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学征文奖等奖项,长篇报告文学《人与海》入选2022年度青岛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同时入选山东省委宣传部“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入选2024年自然资源优秀图书项目,散文《香山牡丹》被中国作家网选为推荐阅读文章,散文《我的父亲》获首届吴伯箫散文奖,另有多篇文章或被编入不同文集,或被评为多种奖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