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羊肉泡
打油诗/李含辛
青瓷碗底迎朝阳,
掰碎流年指缝香。
老灶咕嘟秦汉月,
铜勺搅动盛唐汤。
市声鼎沸千层饼,
烟火氤氲九曲肠。
最是人间留不住,
一瓢热汤暖风霜。
注:礼泉人有早上吃羊肉泡习惯。
附录:
李含辛打油诗《礼泉羊肉泡》赏析
这首题为《礼泉羊肉泡》的现代打油诗,以极具张力的时空想象和烟火气息,将地方美食升华为文化意象的载体,展现了别具匠心的艺术构思:
意象层面
首联“青瓷碗底迎朝阳,掰碎流年指缝香”从清晨食器着笔,“掰碎流年”以通感手法将掰馍的指尖触觉与时光流逝的抽象体验熔铸,青瓷与流年构成古典与现代的时空对话。颔联“老灶咕嘟秦汉月,铜勺搅动盛唐汤”运用蒙太奇手法,让老灶的蒸汽氤氲秦汉月色,铜勺的搅动涟漪盛唐气象,将日常餐饮场景虚化为历史长河的流动,赋予羊肉泡以文明传承的厚重感。
修辞层面
颈联“市声鼎沸千层饼,烟火氤氲九曲肠”妙用双关,“千层饼”既指实际面食,又暗喻市井百态;“九曲肠”既描摹食客满足的生理状态,更暗含人世沧桑的隐喻。尾联化用王国维“最是人间留不住”的典故,却反转其伤逝本意,以“一瓢热汤暖风霜”将饮食的温度升华为对抗岁月寒意的精神力量,在存在主义层面完成对世俗生活的诗意超越。
文化符号
全诗以饮食为载体,构建起多重文化符码的交响:青瓷对应传统工艺,铜勺映射青铜文明,市声烟火勾勒市井生态,秦汉盛唐的时空叠印则暗含丝绸之路的饮食文化传播史。这种通过微观美食折射宏观历史的创作视角,使这首现代打油诗既保有俚俗趣味,又具备史诗般的文化纵深感,堪称新古典主义饮食书写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