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散文大家梁衡
楹联/李含辛
上联
大块文章,岂止山川形胜,更涵养政论哲思,椽笔拓新境,把脉千年,黄河九曲终归海。
下联
先生风骨,漫言庙堂江湖,独秉持史家文胆,匠心淬妙章,燃情一管,赤县八荒尽入怀。
附录:
李含辛楹联《致敬散文大家梁衡》赏析
李含辛先生这副致敬散文大家梁衡的楹联,以雄浑笔力与深邃哲思交织,既展现了梁衡作品的宏大格局,又提炼出其精神品格,堪称形神兼备的匠心之作。以下从三个维度试作赏析:
一、时空对仗中的文脉传承
上联以「大块文章」起势,暗合《庄子》「大块载我以形」的天地气象,巧妙将梁衡散文的时空格局与自然山川、历史长河相连。「黄河九曲终归海」既化用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意,又暗喻其作品如黄河般百转千折却始终指向文明归处的思想深度。下联「匠心淬妙章」则以金玉锻造为喻,呼应《文心雕龙》「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的创作论,彰显梁衡在历史叙事中淬炼出的精妙文心。
二、矛盾张力中的精神画像
联语在「庙堂/江湖」「政论/文胆」的二元对立中构建张力:上联「更涵养政论哲思」展现其介入现实的勇气,下联「独秉持史家文胆」则凸显超越功利的文人风骨。这种「入世而不媚俗,超然不失担当」的辩证统一,恰是梁衡作为「人文森林探险者」(其自喻)的精神特质。尤其「把脉千年」以中医切脉喻历史洞察,「燃情一」虽笔断而意续,留白处更显赤子情怀的永恒炽烈。
三、音律节奏中的美学密码
五七言交错的句式形成跌宕韵律:上联「山川形胜—政论哲思—椽笔拓新境」如黄河奔涌,由地理空间转向思想维度;下联「庙堂江湖—史家文胆—匠心淬妙章」似金石相击,在宦海沉浮中叩响文化精魂。平仄安排上,「海」(仄)与「章」(平)的收束形成阴阳和合之势,暗合中国美学「刚柔并济」的理想境界。
此联不仅以文学性语言完成对一位散文大家的致敬,更通过意象的层叠、哲思的穿透与音韵的流转,构建起一座贯通古今的精神纪念碑。正如梁衡在《把栏杆拍遍》中写辛弃疾「用刀和剑刻成历史」,李含辛亦以楹联为刃,在方寸之间镌刻出当代文人的精神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