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2月底,阿里狮泉河镇和日土县日松区普降大暴雪,死亡牲畜2万余头只(匹),印度科尤尔和楚舒勒等据点向其列城指挥中心报告了中印边境遭受到严重雪灾。西藏自治区迅速将灾情上报北京,中央很快指示新疆自治区支援救灾。总参谋部急令空军武汉运输师派一架安-12运输机飞抵和田机场,担负空投救灾物资任务。南疆军区指令,由阿里分区派出精干指挥组进驻和田,协调军地共同完成救灾空投工作。救灾如救火,分区接到命令秦联增副司令员带我和驾驶员刘忠义,连夜从叶城赶到和田机场接机。
当天下午,秦联增副司令在机场召开军地联合会,传达了中央、自治区和军区的指示,明确救灾所需物资由和田行署筹措,武汉空军运输师刘副参谋长负责投送,分区指挥组负责计划协调和空中引导。遵照自治区指示,议定和田行署王副专员负责提供牧草50吨,玉米50吨;所需资金统由和田行署财政局支付结算上报自治区备案,行署民政局动用战备储备物资全力支持。空军投送8架次,军机早上9点起飞,12点返回,预定10天完成救灾任务。我的任务是负责随机引导机组空投。
3月1日9时,安-12飞机满载党和政府的关怀,装着10吨和田各族人民的战备干目蓿,从机场拔地而起直上昆仑山。安-12运输机系苏联著名安东诺夫厂制造,载重量20吨,也是我军70年代装备的大型运输机,完成了国家许多重大紧急任务,可谓贡献卓著。我作为引导员座在前仓,扣着氧气罩,拿着地图,在8000米高空观测航线,首次在空中俯瞰中华龙脉昆仑山,蓝天白云与众山雪峰交相辉映之美,令我激动万分;华夏民族之祖山绵延数千公里,高入云端,浑厚壮阔,孕育中国的大江大河,滋养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令我敬仰。一小时后,飞机抵达狮泉河镇上空盘旋一圈,我引导从左区方向进入,看准草地上红十字地标,降低高度投下首批牧草,15分钟后又投下第二批牧草,首次在狮泉河镇大草滩空投,地面军地领导和官兵欢欣鼓舞,频频向飞机招手致意。午后,飞机按时降落机场,首次空投安全顺利,我和刘副参谋长击掌祝贺,皆大欢喜。
首投成功,经军区首长同意,秦副司令员可随机体察空投情况。3月2日,安-12运输机载着12吨玉米准时升空,我们座在前仓扣着氧气罩,欣赏昆仑山壮丽美景,回忆空军曾先后三次飞上昆仑山和阿里高原,深感骄傲和自豪。首次是62年自卫反击作战,空军战机飞临日土上空,印军惊慌万状,其前沿机场飞机未敢起飞侵入我境;1965年秋,第一次援巴战役佯动,空军战机在昆仑山上空巡逻,协同地面部队开进,使印空军飞机后撤。71年冬,第二次援巴佯动,空军先期在神山冈仁波齐脚下实施空投,造成我军将在中印边界中段展开行动,使印度政府极为紧张。唯这次空投时间长,架次多,更显示了我国军力日益强大,大家为国家逐步发展强大感到自豪。安-12飞机在狮泉河镇上空顺利完成2次投送,秦副司令员同地面领导通话,了解雪灾面积严重程度和空投效果,地委曲加书记代表阿里党政军感谢党中央,新疆自治区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以及和田行署的大力支持,感谢空军机组同志顶着严寒、战胜缺氧及高原风险,带给阿里受灾群众关爱和无私奉献,阿里军民决心克服困难,以实际行动快速把牧草饲料分配到灾民手中,尽最大努力减轻雪灾损失。并请求第3,4架次投送到日松草滩。
3月3日,安-12飞机载着10吨麦草,按阿里要求投放日松区甲岗乡。飞机沿班公湖东岸进入日土上空,我引导飞机抵达甲岗草滩降低高度,一次性投放完毕,从拉梅拉大坂升起,沿原航线返回和田。3月4日,按计划又顺利投放了12吨玉米饲料。遵照机组要求,我告诉地面接收组负责人分区宋久清副司令,请同地区领导研究,根据目前灾情还需要多少架次完成救灾工作,并请立即收集好降落伞和投放框,派车送至和田机场备用。
高空瞰锡亚琴冰川
第一阶段空投完成后,机组进行休整检修。3月8日,安-12飞机满载12吨玉米饲料,飞抵狮泉河镇上空,顺利投下最后一批救灾物资。返航时,我请求刘副参谋长将航线尽量靠近中印边界,降低高度让我仔细观测喀喇昆仑山脉的国界走向,以及印军沿边哨所、公路等情况。刘副参谋长很高兴地答应了我的请求,飞机穿过班公湖,经萨木崇岭,河尾滩,大红柳滩上空飞回和田机场。我在7000米高空上,看到了锡亚琴冰川的冰川世界,看到了白雪皑皑雪岭高耸的大喀喇昆仑山脉,更看到了积雪和冰川较少的小喀喇昆仑山,山脉走向清晰,使我心中激动不已。想起曾看到的史料:清政府时期南疆大吏陈炳源认定的中印边界(英殖民时期)传统线在大喀喇昆仑山主脉线上是有道理的,而不是当下我军边防部队驻守的小喀喇昆仑山。
冬季,暴雪致使新藏线(219国道)封路,交通不畅,部队和地方在喀什、叶城两地被积压有半年的报刊、信件和邮品。秦副司令建议请安-12机组完成投送报刊任务,经军区同意并指令喀什地区邮政局,军区文化工作站连夜将报刊邮件,以及电影胶片送至和田机场,我和机组人员整理装机。3月10日,我引导飞机从拉梅拉沟进入,飞抵狮泉河镇平坝上一次性投下。地面军地迎接人员红旗挥动,振臂欢呼跳跃,由衷感谢空军机组,感激中央,自治区和两级军区对阿里军民无微不至的关爱之心!
为时半月的阿里救灾空投任务,在各级领导机关指导下,军地密切协作,精细计划,周密安排,正碓引导,安全顺利圆满地完成了。3月12日,和田行署在国宾馆热情招待和欢送安-12机组全体人员,王副专员代表新疆自治区给空军安-12机组赠送锦旗,秦副司令代表阿里党政军也赠送了锦旗。3月13日10时,我们前往机场欢送空军安-12飞机升空,机组于当日下午安抵武汉当阳基地。这也是我即将离职分区侦察科长去军区工作,为阿里军民完成了一项终生难忘而有着特殊意义的贡献。
(转摘自张念忠所著的《守土》一书)
作者筒介 张念中:男,汉族,陕西三原人。生于1942年8月,1960年10月入党,1961年8月参加工作,1964年1月入伍,1998年10月退休。曾任西藏阿里骑兵支队二营文书,支队司令部保密员,军务参谋。西藏阿里军分区侦察参谋,革吉县军管组长,分区作战科付科长,侦察科科长。南疆军区司令部侦察处长,乌鲁木齐军区工作站站长,西藏阿里军分区司令员,国防大学基本系学员,南疆军区付参谋长,乌鲁木齐警备区司令员,陕西省军区付参谋长。在西藏、新疆戍边32年,5次参加追剿西藏叛匪战斗,3次指挥平息藏独、疆独战斗。荣立三等功2次,被兰州军区评为"老高原“和"廉政先進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