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中国历史的长卷上,军工技术始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战火中诞生的简陋兵工厂,到新时代震撼世界的航母、战机与尖端武器,中国军工以破茧成蝶之姿,在艰难中奋起,于创新中飞跃。
这篇散文深情回溯了中国军工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峥嵘历程,生动展现了“歼 - 10CE 亮剑战场”“福建舰跨越技术代差”等标志性成就,字里行间满溢着对军工人拼搏精神的敬意。
透过文字,我们不仅看到了大国重器的硬核实力,更触摸到了支撑其崛起的精神密码——那是心怀家国的担当,是永不言弃的执着。(230字)
【散文】赞中国军工技术
作者:强军/陕西宝鸡
在时代的浩渺长河中,中国军工技术如同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照亮着国家前行的航道,守护着民族的安宁。它从历史的硝烟中走来,历经风雨洗礼,在岁月的磨砺中不断成长、壮大,如今已成为支撑大国崛起的坚实力量,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担当。
回溯往昔,中国军工的起步充满了艰辛与不易。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人民军工在简陋的条件下艰难诞生。1931年,我党我军第一个兵工厂在江西兴国县的偏僻山村中成立,从那时起,中国军工便踏上了漫漫征程。官田兵工厂里,工人们用最原始的工具,一锤一凿地打造着武器,将一担担原料变成一批批枪弹,为支援红军赢得反围剿斗争的胜利贡献着力量 ,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听党指挥跟党走的血脉基因。面对日寇的侵略,人民军队对武器装备的需求极为迫切。在巍巍太行山上,黄崖洞兵工厂应运而生,这里诞生了我军第一支制式化步枪——“八一式马步枪”,它比普通步枪更短、更轻,有效射击范围达200米,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黄崖洞兵工厂为代表的一大批党领导的军工事业,在抗战中生产了大量武器、弹药,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军工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中国军工开启了自主研发的伟大征程。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中国仅用了2年8个月,比美国、苏联等国所用时间大幅缩短,大漠戈壁上的擎天云团,是中国人用创新和志气攥成的拳头,向世界宣告着中国国防力量的崛起。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搭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我国掌握了人造卫星的尖端技术,开启了探索宇宙的新篇章。在航空领域,国营112厂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的起点,从修理苏式战斗机零部件到制造出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中国航空工业人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技术的突破与跨越 。
进入新时代,中国军工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产新型战舰如“下饺子”般快速列装,我国自行研制的航空母舰正式服役、国产新型万吨级导弹驱逐舰首舰下水、新型综合补给舰首舰呼伦湖舰服役……“中国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完备的造船体系,彰显着我国已具备建造一流战舰的能力 。在航空领域,歼 - 20、歼 - 10CE等先进战机相继亮相,成为捍卫祖国蓝天的利剑。歼 - 10的研发历程堪称一部中国军工的“逆袭教科书”,研发团队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用20年时间攻克了WS - 10“太行”发动机,让歼 - 10CE装上了“中国心”,推力达14.5吨,机动性大幅跃升。在2025年的印巴冲突中,歼 - 10CE一战成名,其配备的KLJ - 7A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超过200公里,能同时跟踪64个目标,搭配霹雳 - 15E空空导弹,射程可达150公里,让“先敌发现、先敌摧毁”成为现实,其隐身涂层和电子战能力更是超越了欧洲标准,且单价仅为“阵风”的一半,性价比碾压西方同类产品 。
不仅如此,中国军工在其他领域也不断实现突破。电磁弹射技术让福建舰成为全球首艘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航母,直接跨越蒸汽弹射技术,其电磁弹射系统能量利用率达60%,性能对标美国福特级航母;高超音速武器东风 - 17的乘波体设计使其具备10马赫以上突防速度,可突破现有所有反导系统;量子技术应用让中国电科研制的单光子量子雷达实现百公里级探测,在反隐身作战领域占据先机;人工智能赋能下,解放军演习中数百架AI无人机自主编队执行饱和攻击,国产大模型打造的“智能参谋”1秒生成10套作战方案,准确率超90% 。
中国军工技术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军工人的默默付出与无私奉献。他们心怀“国之大者”,秉持着“把一切献给党”“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初心使命,隐姓埋名,扎根科研一线,面对技术封锁和重重困难,毫不退缩,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智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他们是共和国的脊梁,用热血和生命铸就了中国军工的辉煌。
展望未来,中国军工必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不断拓展尖端科技的探索版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为国家的安全与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它将如同一艘巨轮,在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驶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1638字)
共1868字 2025年5月16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