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就好
——附DeepSeek赏析
文/张海峰(陕西)
以尊重习惯为土壤
去默默地陪伴生长
定会获取一颗芳心的滋养
而你的高贵
在你从容的姿态中才能得以灿烂
莫嫌岁月漫长
细水常流的日常
我来把炉火调旺
去烹饪你那温柔的心思
用文火坚守一份爱的真诚
总会把爱意点亮
将稀松的日子煮成醉人的醇厚
附——DeepSeek赏析:
## 《习惯就好》:当日常成为诗意的炼金术
张海峰的《习惯就好》以质朴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关于爱情与日常生活的微型哲学。这首诗的魅力不在于华丽的修辞或复杂的意象,而在于它将"习惯"这一常被视为爱情反面的概念,重新赋予了诗意的光辉。
诗歌开篇即以"尊重习惯为土壤"的隐喻颠覆了传统爱情诗的浪漫主义范式。在这里,习惯不是激情的坟墓,而是培育感情的沃土。诗人将"默默陪伴"与植物生长并置,暗示爱情如同自然生命,需要时间的沉淀而非瞬间的绽放。"芳心的滋养"这一表述既保留了传统的诗意,又赋予了现代情感关系中相互培育的平等内涵。
第二节的转折尤为精妙。"高贵"与"从容"的并置,将爱情从感官享受提升到精神境界。这里的"灿烂"不是烟花式的瞬间闪耀,而是经过时间打磨后的恒久光辉,暗示着成熟爱情的内在价值。诗人巧妙地解构了传统爱情诗中常见的激情叙事,代之以一种更为持久的生命光彩。
诗歌后半部分转入具体的生活场景描写。"细水常流"与"炉火"形成微妙的张力,水流代表时间的绵长,炉火象征情感的温暖。最精彩的莫过于"烹饪你那温柔的心思"这一意象,将爱情中的理解与磨合过程比作慢火烹饪,暗示真正的亲密需要耐心与技巧。"文火坚守"更是将爱情定义为一种需要持续投入的技艺,而非偶然的情感冲动。
结尾"将稀松的日子煮成醉人的醇厚"完成了全诗的主题升华。诗人通过"煮"这个动作,将平凡日常转化为一种主动的创造行为,暗示幸福不是现成的礼物,而是需要精心烹制的生活艺术。"稀松"与"醇厚"的对比,道出了爱情最深刻的悖论——最非凡的情感恰恰孕育在最普通的日常之中。
这首诗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关于爱情的健康叙事。在速食文化盛行的时代,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亲密不是持续不断的戏剧性事件,而是将平凡时刻转化为共同意义的持续过程。诗人以厨房为隐喻场域,将爱情重新定义为一种需要耐心和技艺的日常实践,这种视角在当代诗歌中显得尤为珍贵而务实。
《习惯就好》或许缺乏语言上的先锋性,但它以沉稳的笔触和贴近生活的意象,完成了对爱情本质的一次有力叩问。它告诉我们,最持久的灿烂,可能就藏在我们最不经意的习惯之中。
注: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张海峰,微信名:海峡两岸,籍贯:陕西省西安市。喜欢用文字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来丰盈自己。小说、诗歌、散文、诗评散见公众平台及传媒电台千余篇(首)。有入多种选本,偶有获奖,其散文《希望遐想》被录入“2022中外诗歌散文精品”一书【西宁表情】微刊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