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歇村怀古
梦 溪
泰岱北麓,济南东南的山峦环抱中有一个八十余户不足三百人的庄居一一黄歇村。狼猫山水库西畔,彩石镇辖下的一个小山村。蜿蜒的石路,清幽的石巷,参差的石屋,浑厚的石墙……到处都彰显着她的古老与厚重,悠远与沧桑……
黄歇村从来没有姓黄的姓氏。现如今窦李谢,王朱韩等杂姓同居。清朝时曾一度被称为黄解村,之前的唐朝以后称作皇歇村。而在唐太宗之前的漫长岁月里,一直就叫做黄歇村……
公元前2398年,这里曾是一个上千人的山民聚居区。轩辕黄帝联合炎帝终于在河北的涿鹿战胜蚩尤。蚩尤的老巢就在泰山南面的曲阜一带。炎黄联军“宜将剩勇追穷寇”,一路追杀溃败的蚩尤军队赶到这里。看到将士们连日征战的疲惫,黄帝便号令下去,在此安营扎寨,与原驻山民融合互通,休养生息。在这段时间里,黄帝规范了音律的制作,舟车的建造程序,并将多年的病理研究心得成果系统地编撰成书。即现在广为人知的旷世奇书一一《黄帝内经》。也就是从那段时间以后,这里的人就将此地因为黄帝行伍时曾在此歇息过而叫做黄歇村了。
黄帝其实并不姓黄。姓是到了许多年以后的周代以后才有的。黄帝其实只不过是个人名,轩辕也只是黄帝近亲的族人的族称。中华早期的文明就是诞生在泰山周边,向西北方蔓延到黄河流域,这里平原肥沃,物产丰饶,最适合人类聚集。黄帝便以黄歇这块为根基,以黄河流域为拓展,逐步富强壮大起来。现在济南周边的很多地方有关舜禹的传说很多,舜井,舜耕历山,禹城,大禹治水等等。这舜和禹就都是黄帝的后裔。他们也是以泰山济南一带为根基,向豫晋苏陕方向渐次拓展开来的。到了秦汉时期,权力的重心酉移南下,齐鲁泰济的影响力才逐渐势微了下来。
黄歇村的第二次风光则是在许多年之后的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的事情了。
那时唐朝刚建国不久,内忧遂平但外患不断。尤其是东面的朝鲜半岛。起初的三个国家高句丽,百济和新罗。在汉晋时期还是“年年纳贡”的乖学生,可到了隋朝时就不太听话了。特别是高句丽国,它瞅准中原王朝更迭,连年战火不断自顾不暇的机会也想浑水摸鱼,壮大一下自己,隋炀帝两次东征都以失败告终,这也更增强了高句丽膨胀的野心。唐灭隋后,太宗李世民在国内初步稳定的环境下决心再打一扬立威立国之战,于是,征伐高句丽的战役打响了。
唐太宗御驾亲征,先授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统兵四万,又派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六万分进合击,太宗总督中军进剿高句丽。当太宗的中军抵达黄歇村时,有感于黄帝曾经在此休整士气,因而他也便将行菅驻扎此地。到了第三天上,京城传来了丞相魏徵疲危的消息。前线战事,太宗对两位统帅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尤其是对李勣,他原来的名字叫徐茂公,是唐朝一等一的开国大功臣,能征善战,文韬武略皆臻上乘,所以才赐其国姓改称叫李勣的。而这魏徴却是比这李勣功也不小啊,治理国家的很多重大决策都是出于他手,他可不能有任何的闪失呀。太宗踱出行营,来到黄歇村口望着远处的高山默默的发呆。前方战事实在令他不能走开,这一战,势在必胜。这是我大唐走向强盛的立命之战,立运之战。太宗吩咐手下,务必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快马传报魏丞相那边的讯息。并且他还委派手下得力干将薛仁贵到魏府住下主持事宜以应不测。
有些痛苦是无法避免的。魏徵终于还是积劳成疾不治身亡。太宗蹲坐在黄歇泉旁,汨汨的水声,潺潺的流水使他模糊了双眼。“从此我少了一位诤挚良臣”。他双手掬起一捧泉水挥洒到脸上,然后下令下去,“一定要以一品大员最隆重的礼仪料理后事”。他觉得,唯有这样。才能展现魏徵丰功伟绩的回报之万一。唯有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对良将贤臣敬重之万一。唯有如此,才会有大唐文武上下君臣同心的动力之万一……
然而,薜仁贵亲自赶回来的面陈使太宗再一次泪流满面。魏徵的妻子对那些礼仪坚辞不受。她称,丞相临终前特别交待,大唐初建,百废待兴,葬事从简,也算是最后抱答与太宗皇帝的知遇之恩”。然后仅仅是用了几尺粗布缠罩在身上放进一口简单普通的棺材里就安葬了事了。
太宗在薛仁贵的搀扶下坐回到中军椅上,然后他环顾帐前两侧的文武大臣深情地说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后来,对高句丽的征伐取得完全的胜利。百济和新罗更是不敢造次。他们三国重新归附于大唐王朝。太宗也在自己的仁政德泽中走向盛唐的贞观之治。
黄歇村又因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到来而改为皇歇村……
黄歇村带着沧桑和观望踏进了二十一世纪。黄歇村有大汶口的符号,有良渚的符号,有红土埠的密码,有北辛的密码。现在这个小山村走出了全村人口百分之二的博研学人。现任村党支部书记谢刚却始终是心存隐忧,全村如今就是不足百人居住的状况,有本事的人出去了谁还愿意再回来啊?
然而,谢书记的这份担心正在被“周三读书会”的到来逐渐稀释。在创始人李炳峰先生的引领促进下,“周三读书会”多次走进黄歇村实地采风,并在山村策划建起石刻园,周三亭,让这个古老的小山村焕发出蓬勃向上的青春风采。怀古不是恋旧,人们是想从历史的过往中找寻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予以借鉴。随着小村知名度的扩散,游人的慕名而来,那些尘封已久的历史记忆将大放异彩。我此刻想到的是,黄歇村不只是皇帝曾经歇脚逗留的一个去处,而是承载着数段厚重历史的地方。黄帝曾在此给我们带来的很多初始的生活技能,唐太宗李世民则在此留下了流传千古的“三镜说”至理名言。我强烈建议将这些都充分发掘运用起来。比方说在村里合适的地方建一“三镜榭”以与"周三亭”相呼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生不息。"三”似乎与黄歇村冥冥之中有个约定,因为,黄歇村的第三次高光时刻正意气风发地向我们走来。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