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雨巷文学社

作者简介:
汤优烈,籍贯诸暨,杭州人
杭州第八中学69届初中毕业。杭州大学中文系(函授)本科毕业,文学士学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结业。
曾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战士,当过电影放映员、广播员。
回城后,一直在交通系统工作,退休前为杭州市交通局干部。
现为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中国朗诵联盟会员,黄亚洲书友会朗诵团团长。
现居杭州市

纪实文学《我的兵团岁月》- 共19章
第十六章 开心的“劳动日”
在师部,几乎所有领导、干部都是穿军装带帽徽的现役军人,估摸有百来人之多,因此,师机关大院确有点儿部队军营的味道。
在师部的三大部门中,司令部知青战士最多,主要在警通排,后勤部有不少服务岗位如仓库保管、汽车维修等有兵团知青,政治部知青兵团战士最少,就我们电影队三人,以及个别当干部使用的知青干事,像我的室友黄亚洲就是。
司政后三部门各管一方,平时交集不是很多,所以往来也会少些。三部门知青战士一般就是在大食堂吃饭时或者召开机关大会时大家能碰在一起,还有就是组织文体活动,如打乒乓球、打篮球等时会相聚一起。
当时,司政后三大部门都划有自己的劳动场地,用来种植各类蔬菜、地瓜什么的,一方面,可以让机关干部活络身体、放松心绪、体验一下基层连队的生活;另一方面,劳动的成果亦可改善机关食堂的伙食,这可是两全其美的事。
司令部人多,他们劳动锻炼的场地也自然大一些,我们政治部人少,机关大楼背面的一块大约五六分田地,就成了我们的劳动锻炼场所。政治部为此做了个不成文的规定,基本每两周安排一个“劳动日”,一般为半天,需要时也可一整天,除了出差在外的和因工作没法脱身的之外,所有政治部人员都必须参加劳动。
紧张工作之余,参加一下体力劳动的锻炼,实在是一件受欢迎的好事。因此,每到劳动日,参加的人都比较多。尤其是我们知青战士能与部队干部、领导一起挥锄、抡锹、浇粪、除草,一种自豪和亲切的感觉会油然而生,他们别于工作时的另一面,亦让我这个崇拜军人的小青年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在撒落的汗水中,享受着一番别有的情趣和开心。
我们的五六分地里,种植了豆角、包菜、南瓜等多种蔬菜。劳动日一到,大家围在一起听从政治部徐干事的工作指派,松土的松土,除草的除草,浇肥的浇肥,收割的收割,好不热闹。有时师政治部程希民主任也会到场,脱去军装,挽起裤腿和袖子,抡起铲子刨土,除草。
平时工作紧张严肃的军人们,到了劳动日完全跟换了个人似的,俏皮话、玩笑话一打一打的,劳动场地上不时会传出嬉笑声、打闹声。要知道这些军人干部至少都有三十来岁,甚至四五十岁的了,有时候斗起嘴来真可谓是童心未泯呵。
记得有一次的劳动日印象特深。那天参加劳动的人很多,大家接受任务后,正在起劲儿干着。
“现在请开明科长给大家讲讲他的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怎么样?”组织科刘科长冷不防冒出这么一句。他说的开明科长就是我们宣传科的吴开明科长,他悉心钻研哲学,对十九世纪德国的哲学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有深入的研究,尤其对黑格尔的那些名言有独到的理解,我在十团连队时曾经听过他来我团作的哲学讲课,有着较深的印象。到了师部,恰巧又在他的手下干活,经常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吴科长研学的心得和他的哲学见解。
“这是说啥子么,干活就得像个干活的样子么。”吴科长一口浓重的四川腔,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这时,保卫科张科长又开腔了,他笑着对一胖胖的小个子说道:“老冯啊,你就别干活了,给咱们拉会儿琴听听吧”。他说的这胖小个子是我们宣传科的冯季元副科长,他在部队一直是搞文艺的,拉一手精湛好听的手风琴,而且曾多次得过奖。只听冯副科长立马回应:“哼,想得美,难得来参加参加劳动,还要有人给你表演节目?”马上又引来一片嘻笑声。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让我们几个知青战士忍笑不止。
不一会儿,田垅的那头传来样板戏的曲调声,原来是高个儿徐干事边抡锄,边哼起了革命现代样板戏《红灯记》李玉和“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的唱段,大伙儿听着听着不由自主地跟着哼了起来:“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千杯万盏会应酬……”
顿时,田头笑声一片,引来不少司令部、后勤部的同志拍手叫好。
临近春节了,徐干事安排劳动日给韭芽地除草上肥,要确保我们产的鲜嫩韭芽赶在节前为机关的食谱增添光彩。大家立马动手干了起来。
天气冷了,韭芽生长得较慢,怎么办?刘科长显得很有经验:“韭芽是要靠捂出来的,最好是用马粪”。他随即脱掉军棉袄、卷起裤腿,叫上徐干事、黄亚洲等几个大个子,拉着小板车到五六里地外的黄芝山二十军的一个炮团驻地去拉马粪(那时候我们的大炮有很大部分是靠马来拉的,因此炮兵部队会养很多的马匹)。
两个小时后,刘科长一行的小板车驮着马粪回来了,大家赶紧卸车,将马粪送到田头。刘科长做起示范,直接用手将马粪撒到韭芽上,大家学着用手抓马粪将其覆盖在韭芽上。这当儿,我似乎觉得,捧在手里的马粪一点儿都不脏也不臭,甚至好像已经闻到了韭芽的清香。
大约也就过了十几天时间,在马粪的温暖和营养的呵护下,地里长出了十来公分长的黄喷喷的韭芽,真招人喜欢。春节期间,全机关都尝到了韭芽做的美味佳肴。
记得那天劳动结束后,吴科长专门叫上亚洲和我去他家(就在师部边上的家属宿舍里)蹭饭,阿姨烧了好多菜给我们下饭。吴科长一家都是四川人,欣赏的是无辣不成菜的习惯,席间科长还拿出他那盛满辣椒的瓷坛炫耀了一番,我鼓起勇气尝了一下,哎,这辣味真的是难以上嘴,太辣了。可我们的科长一边大口吃着、嚼着,一边催着我俩:“来,小黄、小汤再来点,辣好啊,不辣不革命哟,哈哈,”那愉快劲儿甭提了。
每年的春季,师部办公大楼的东北角,也就是我们政治部劳动场地的边上,那棵偌大的樱桃树上会结满红盈盈的一大片樱桃,让人垂涎欲滴。劳动之余,大家围站在树边,歇歇力、聊聊天,随手摘几颗甜甜鲜鲜的樱桃尝尝,这是何等美事哟。
说实在,师部日子里的美好回忆很多,而“劳动日”的情趣和开心,在我诸多美好记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未完待续)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