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教坛乱象(一)
教坛本应育英贤,却有浊流污杏坛。
不学无术图高位,阿谀奉承谋升迁。
才疏学浅读文涩,意乱言迷讲话偏。
幸赖裙亲居要职,全凭背景踞重权。
苦劳总付埋头者,荣誉常归献媚官。
暗地驱驰忠厚辈,明中巧取美名冠。
课题比赛皆无绩,陪笑逢迎总有欢。
岁末评优皆上榜,职称晋位尽占先。
群众意见成虚设,领导一言定变迁。
如此奸邪居显位,怎能正道育英年?
欲清源头除流弊,须立严规斩劣顽。
德艺双馨为准则,公平公正作标杆。
广开言路听民意,细察言行辨伪贤。
打破裙亲承袭链,扫除谄媚钻营圈。
贤能得举教坛振,正气充盈桃李妍。
愿得清风涤垢秽,还吾学府朗晴天。
斥教坛乱象(二)
三尺讲台本圣堂,奈何浊雾暗书香。
溜须拍马登高位,弄假成真扮内行。
腹内空空装饱学,人前句句唱高腔。
文凭全靠关系取,职称全凭套路忙。
粉笔灰中藏正气,教科书里见真章。
莫随流俗争蝇利,要效寒梅傲雪霜。
但使园丁存赤胆,何愁桃李不芬芳。
且看云散骄阳出,朗朗书声遍四方。
笔锋如剑刺乱象,赤心似炬唤清风——读《斥教坛乱象》有感
《斥教坛乱象》两首诗作如黄钟大吕,以犀利笔触撕开教育领域的沉疴积弊,以赤诚之心呼唤教育净土的回归,读来令人感慨万千、义愤填膺,又于字里行间窥见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深切期望。
诗歌极具现实批判力度,如同一面明镜,映照出教坛的种种不良现象。诗人直指不学无术者攀附高位、阿谀奉承之徒谋求升迁的丑态,“不学无术图高位,阿谀奉承谋升迁”“溜须拍马登高位,弄假成真扮内行”,这些直白而尖锐的表述,将那些靠不正当手段获取地位的人刻画得入木三分。他们才疏学浅却占据重要岗位,使得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凭借裙带关系、背景势力垄断资源,让踏实苦干者寒心,“幸赖裙亲居要职,全凭背景踞重权”“文凭全靠关系取,职称全凭套路忙”,深刻揭露了教育系统中权力寻租、不公平竞争的乱象。
诗人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与批判效果。“苦劳总付埋头者,荣誉常归献媚官”,将默默付出却得不到回报的实干者与善于谄媚邀功的投机者进行对比,凸显出教育领域中价值评判的扭曲;“粉笔灰中藏正气,教科书里见真章”与前文的乱象形成反差,展现出教育本该有的纯粹与崇高,更加深了读者对乱象的厌恶,以及对教育本真的向往。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懑与忧虑。从“如此奸邪居显位,怎能正道育英年”的质问,到“欲清源头除流弊,须立严规斩劣顽”的呼吁,字里行间饱含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诗人深知教育关乎国家未来、民族希望,教坛乱象若不根除,将严重影响人才培养。因此,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出了自己的殷切期望和改革建议,“德艺双馨为准则,公平公正作标杆。广开言路听民意,细察言行辨伪贤”,为净化教坛指明方向,展现出对重塑教育良好生态的坚定信念。
诗歌语言质朴而有力,采用传统诗词形式,却紧密贴合现实议题,韵律和谐,朗朗上口,既便于传颂,又能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其意境营造也十分成功,前半部分的压抑与后半部分的激昂相互交织,如同一曲跌宕起伏的乐章,将读者的情绪牢牢牵引,引发强烈共鸣。
这两首诗不仅是对教坛乱象的批判,更是对教育理想的坚守与追寻。它提醒着我们,教育是神圣的事业,容不得半点污浊。唯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治乱象,以公正无私的态度选拔人才,以纯粹赤诚的情怀投身教育,才能让教坛重现清风正气,培育出万千栋梁之材,让教育真正成为照亮民族未来的璀璨明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