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救人缺考”看热血少年担当(随笔)
刘方
在青春的赛道上,每个人都怀揣着梦想奋力奔跑。而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2022级学生姜昭鹏,在5月10日这天,迎来了一场特殊的“考试”,他的抉择与行动,让我们看到了热血少年的担当,也为青春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是山东省职教高考的日子,清晨的阳光洒在大地上,充满着希望与期待。姜昭鹏和同学满怀憧憬地坐上了前往考场的网约车,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紧张与兴奋,憧憬着在考场上一展身手,为自己的未来拼搏。命运却在此时和他们开了个残酷的玩笑。上车仅仅1分钟,同行的同学毫无征兆地突发心梗休克,一头栽倒在姜昭鹏身上,紧接着癫痫发作、心脏骤停,生命体征急剧消失。狭小的车厢内瞬间被恐惧与紧张的氛围笼罩,时间仿佛凝固,每一秒都揪着人心。

生死一线间,姜昭鹏没有丝毫犹豫。他的脑海中迅速闪过在专业课上学到的急救知识,那一刻,他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念头:救人!他迅速化身守护生命的战士,有条不紊地展开救援。双手精准地按压在同学胸口,一下又一下,每一次按压都倾注着对生命的尊重与希望;间隙还穿插着人工呼吸,节奏紧凑而有序。在狭小且颠簸的车厢内,他争分夺秒与死神展开较量,汗水不停地从额头滑落,后背的衣服早已被浸湿,但他的眼神始终坚定,紧紧盯着同学,不放过一丝生命的迹象。
与此同时,网约车司机王涛也展现出令人敬佩的冷静与担当。他一边通过电话向交警紧急报备情况,声音中带着焦急却又努力保持镇定,一边在得到许可后风驰电掣般驾驶,连闯6个红灯,将原本15分钟的路程奇迹般地压缩至7分钟,成功将发病同学送至烟台山医院。这一路,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每一个转弯、每一次加速,都是对生命的全力奔赴。
8时50分,经过近30分钟的全力抢救,同学的心跳终于恢复,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被成功从死亡边缘拉回。而此时的姜昭鹏,确认同学安全后,才匆忙赶向考点,可终究还是因为迟到,错过了上午至关重要的语文考试。当被问及是否后悔时,他只是淡定地说:高考年年有,无碍乎就是等一年,但是同学的命只有一次。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却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生命的敬畏和担当。
姜昭鹏的事迹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网友们纷纷为他的义举点赞,称赞他是“新时代的热血少年”“用行动诠释了生命至上的真谛” 。这一事件也让我们不禁思考,在人生的道路上,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一场决定命运的考试,还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姜昭鹏用他的行动给了我们答案:生命至上,善良与担当比一场考试的成绩更加珍贵。

从这件事中,我们看到了当代青年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姜昭鹏并非什么超级英雄,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职校学生,但在关键时刻,他却能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得失,将同学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他的行为,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对社会责任的勇敢担当。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青春不仅仅是追逐梦想,更是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这一事件也体现了社会的温暖与人文关怀。在舆论的持续关注下,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公告,经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将按程序启用春季高考语文科目副题,安排姜昭鹏参加考试。这一决定,让我们看到教育制度在坚守规则的同时,亦充满人文关怀。它既维护了考试的严肃性,又给予了姜昭鹏继续逐梦的机会,让规则与情理得到了完美的平衡 。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姜昭鹏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少年的热血与担当。他是我们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坚守善良与担当,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在面对抉择时,能以生命为重,以他人为重,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的价值和意义。愿我们都能如姜昭鹏一般,在人生的大考中,交出一份充满爱与担当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