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土姥山
文/赵雨桐
故乡的小村落,枕山而眠,傍水而居。依偎着土姥山,毗邻着西沙河。山水田园交织,将我的童年岁月精心绘就。而土姥山,承载着我无尽的欢乐,是记忆深处永恒的乐园。
站于视野开阔处,极目四望。大空山峻奇,大西山巍峨,江东山壮丽……诸山皆有其独特风姿,却因高、因远,多了几分疏离与缥缈。唯有土姥山,宛如一位亲切的故友,白昼默默守护着村庄,静静俯瞰着日出而作的乡人;夜幕降临,灯火渐熄,它又温柔地环抱着这方土地,让万物在其怀中安然入眠。它慷慨无私,以甘甜的乳汁,滋养着山下的千亩良田。
我的目光,曾无数次投向土姥山。它予我的第一印象,是神秘。这份神秘,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山中藏着一处洞穴,乃神仙栖居之所。每当村民生活陷入困境,便会携香烛纸钱,至洞口虔诚祭拜。他们对着洞内诉说艰难,向神仙许愿求助,常见的祈愿方式便是借钱。若内心足够虔诚,且确实遭遇绝境,山中神仙便会显灵,让洞口涌出金银财宝,故而土姥山也被唤作“通宝山” 。不过,受助者需在困境解除后,把相同数目的财宝归还原处。若违背约定,神仙便会发怒,施以惩戒,让违约者再度陷入穷困潦倒之境,且永无翻身之日。
这份神秘,深深吸引着年少的我。小学时的周末,我常与挚友小蕊背起书包,带上弥足珍贵的勇气奔赴土姥山“探险” 。其实,我们从未敢攀登那山尖之巅,只是沿着被脚步踏就的蜿蜒小径漫步。行至有草坪处,便席地而坐,掏出书包里的小零食,大快朵颐。我们亲昵地称那方小坪为“秘密基地” ,那里留存着我们的欢声笑语,是独属于我们的童真天地。
土姥山,是我的秘密花园,亦是我的欢乐王国。彼时小镇尚没有摩天轮、跳楼机与大滑梯,可土姥山却完美契合了我对游乐园的幻想。我与伙伴们揪着弯弯的竹子,如小猴般跳跃嬉戏,借着竹子的弹性,腾空而起,又轻巧落下,笑声在山林间回荡。
除了玩竹,我们还热衷于在陡坡上滑滑梯。理想的滑坡需满足诸多条件:无巨石阻挡,坡度陡峭且够长,旁边有小草可借力攀爬,坡底最好有干草或树叶缓冲。好不容易寻得一处符合条件之地,美中不足的是,土质颜色深、湿度大,滑行时衣服极易弄脏,清洗颇费周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会先脱下外套,尽情滑行、肆意欢笑。玩罢,到小溪边洗净鞋上的泥污,套上外套,飞奔回家,迅速换衣洗衣。尽管竭力伪装,可家人对我的了解,让我的“小秘密”无所遁形,好在他们总是无奈又宠溺地一笑,任由我在童年的快乐里尽情撒欢。
读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总会忆起土姥山。和天相比,土似乎更朴实、更亲近,它或许没有诗中那般奇幻神秘,却始终屹立在家乡的土地上,庇佑着祖辈,陪伴着我的童年。
土姥山历经暴雨侵袭、大火炙烤,却依旧静静伫立,看人间烟火袅袅,观日出日落更迭。我用指间触摸它,用脚步丈量它,至今都没有找到那个会涌出财宝的洞口,但是它把我的童年趣事好好珍藏,我想起它时,它便赠与我一点记忆碎片。
那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作者简介:
赵雨桐,笔名:镜云,红河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蛮原文学社社员,是一名热爱文学的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