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那时
文/崔云生(山东)
想想青春那时
做了多少蠢事
那时她那么关爱我
我却浑然不知
想想青春那时
做了多少傻事
那时她那么暗恋我
我却蒙在鼓里
今天想起
那些后悔的事
还想恢复青春
把故事重演一次
我想我会
不做蠢傻的事
我想抓住机会
把传奇抱在怀里
时光褶皱里的青春遗梦——评崔云生《青春那时》
崔云生的《青春那时》以质朴直白的笔触,在短短十二行诗句间,构建起一座通往青春记忆的时光回廊。诗歌通过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与反思,勾勒出无数人青春里共通的遗憾与怅惘,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直击人心的力量。
诗歌开篇以“想想青春那时”的反复咏叹起笔,如同一把钥匙,瞬间开启记忆的闸门,奠定了全诗追忆的基调。“蠢事”“傻事”的直白表述,看似简单随意,实则精准地捕捉到青春时期懵懂无知的状态。这种自我调侃式的表达,既消解了遗憾带来的沉重感,又暗含着历经岁月沉淀后的释然与自省。
诗中“她”的形象虽未着墨描绘,却通过“关爱”“暗恋”等关键词,引发读者无尽遐想。诗人以对比手法,将对方的深情与自己的“浑然不知”“蒙在鼓里”并置,将青春时期因青涩、迟钝而错失的美好情感,化作一抹难以释怀的遗憾。这种情感的错位与缺失,让诗句充满了戏剧张力,也勾起读者对自身青春往事的共情与回忆。
进入诗的后半部分,“今天想起/那些后悔的事”,时间从往昔拉回现实,诗人毫不掩饰内心的悔意。“还想恢复青春/把故事重演一次”,直白的愿望表达,将对青春的眷恋、对遗憾的不甘,毫无保留地倾泻而出。而最后“我想我会/不做蠢傻的事/我想抓住机会/把传奇抱在怀里”,则是对未完成情感的理想化重构,在想象中弥补曾经的缺憾,给诗歌增添了一丝浪漫与温情。
从语言风格来看,《青春那时》摒弃了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辞,以口语化的语言娓娓道来,如与友人促膝长谈。这种质朴的表达方式,让诗歌具有极强的亲和力,使读者能够迅速代入其中,感受那份真挚的情感。但在结构上,诗歌稍显平铺直叙,情感的递进与升华稍欠火候,若能在细节处进一步雕琢,或许能让诗歌的韵味更加悠长。
总体而言,崔云生的《青春那时》以其真挚的情感、简洁的语言,成功地唤起了人们对青春岁月的集体记忆。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青春里那些错过的美好、遗憾的瞬间,让我们在诗歌的余韵中,重新审视自己的青春故事。